第1章 楔子 大寒(一)(1 / 2)

洪武三十年,冬。

應天府下起了一場罕見的大雪。滿天紛飛的雪花如因風柳絮,飄飄灑灑,一直下了三天三夜,空地上堆起的積雪,足足有幾尺深,樹上凝結起晶瑩的冰花,屋簷下掛上了長長的冰柱,把原本就恢宏壯麗的大明的都城裝點得如同天上仙城。應天府裏的老百姓都說,沿江一帶已經有近五十年沒有下過這樣的大雪了。

雪下得是這樣大,可奇怪的是,伴隨大雪而來的,是溫暖濕潤的氣候,不僅並沒有一戶百姓因此而受災,連地裏的莊稼,也沒有被凍土所毀壞。瑞雪滋養著大地,裝點著人間。

年邁的皇帝已經不能離開他的龍榻來欣賞這樣的雪景了。當然,也不能起床繼續施展他殺人的本領了。“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藍玉案”的餘波已經在皇太孫的影響下漸漸消弭下去了。

對於百姓來說,也許,這真的是天降祥瑞啊。

果不其然,不日,便從明朝北部邊境傳來兩件喜訊:駐守北平的燕王在徹徹兒山大敗元軍殘餘勢力,活捉了索林帖木爾。而與此同時,由燕王親信小將馬三寶率領明軍騎兵追擊到兀良哈禿城,又遇北元將領哈剌兀,消滅了元朝殘餘勢力,徹底穩固了北部邊防。

一時間朝野上下俱歡娛。時下大明人物殷阜,得天之佑,無懼兵禍焉。

應天府的大明都城規模宏大,號稱當時的天下第一城。天o朝威嚴,僅窺都城,便已可見端倪。應天府內劃宮城、皇城和郭城三個大區域,將宮殿、官署和居民三者區域分別。

內為宮城,亦曰紫禁城,前朝為正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奉天金鑾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內廷,以皇帝的寢宮乾清宮大殿為首,大殿的東西有斜廊,廊後左右兩邊設有東暖閣、西暖閣。乾清宮後麵是省躬殿,製式如同三大殿中的華蓋殿一般無二,略小一些。省躬殿後為坤寧宮,這便是皇後居住的地方。坤寧宮東西兩側建有柔儀殿和春和殿兩座別殿。這坤寧宮、柔儀殿和春和殿便是老百姓常說的的“三宮六院”中的“三宮”了;而東西“六院”則在“三宮”之後。

宮城之外為皇城,環繞宮城等距而建,周九十六裏。皇城的正南門是洪武門,進洪武門後,為南北向的千步廊,兩邊建有連續的廊屋,由南而北直到宮城前的橫街分別轉向東西而成為曲尺形。千步廊後麵兩側為“五部六府”中央官署的所在地。整個大明王朝全國最高中央行署機構除“三法司外”,皆在此地。皇城西南角的皇牆下,為宦官諸監所在地。其他各司、局、庫、房、廠等為朝廷服務的機構,也大都在此。

皇城之外曰京城,除士、農、工、商等各色百姓民居、商鋪外,更設有圜丘、方丘、天地壇,社壇、稷壇、社稷壇,太廟、帝王廟、功臣廟等,二十多座祭祀廟宇。整個京城共領縣八,有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戶,口一百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人,當真是天下第一大城。

全城街道縱橫相交,井然有序,背靠紫金山,北接鍾山,氣候宜人。在春日裏更是可見渠柳條條水麵齊的美景。城北更有燕雀湖,花卉周環、煙水明媚、水畔菰蒲蔥翠、柳蔭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

應天府的官署親眷多散處在京城各縣之內,尤其在宋城縣的武威街,便有許多林立的豪門大宅。原因此地距離皇城較近,京城的豪門貴族便多建居於此。其中的一棟顯得格外顯目,整個最靠近皇城的便是這所宅子。此宅邸紅粉泥壁,文柏帖柱,飾以琉璃、沉香,室宇奢廣,盛加雕飾,一派富貴氣象足顯這宅子的主人深受皇家寵愛。兩丈多高的紅漆大門上方高懸著一塊金字的巨匾,上書“太子府”三個篆金的大字,字字鐵劃銀勾,端地是氣魄非凡。

這宅子,是已故嫡長皇子懿文太子在皇城外的的府邸。

此時的太子府,前門緊閉,西院卻是人聲鼎沸,西北角別院的大房前滿是進進出出的仆人,一個個手捧毛巾,水盆,湯藥等物事,穿梭來去,房前厚重的簾子被不停地掀起又放下,屋裏不時傳出女子細細的呻吟聲。

側廳旁,幾個掃雪的仆人在竊竊私語:“你說這今年也真是奇事多啊,先是這大雪下了三天三夜都沒有停,跟著咱們莞貴人這一胎居然也拖了三天三夜也沒有生下來,真是造孽啊。”

“可不是,表麵上人人都說這雪是天降祥瑞,佑我大明,可我眼瞅著就不大對勁,分明老天爺知道大明有冤。搞不好啊,像那和尚說的,真的是有妖……”

“噓!”有人趕緊製止道:“你不想活了啊?這樣的話也敢說,叫皇太孫聽到了到不十分要緊;要是被人傳到錦衣衛耳朵裏,仔細抓你去詔獄,剝你的皮!”

眾人靜默了片刻,低下頭繼續手中的活計。忽然有人長歎一聲,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請保佑我們莞貴人能平安產下鱗兒,莞貴人人那麼好……一定會吉人天相的,一定會吉人天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