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習孔孟之道,學聖賢之書者,皆以忠君孝義為本。每朝每代皆有,忠君愛國,自古如此。
對於孝道,也是中華之優良傳統。本故事所處之時,對於孝,當時天下皆頌之,往往有盡孝事親之輩,多受朝廷與官府之獎賞。
然孝道為天下所傳頌,而不孝之事,人皆所明。且又古人有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古來無論王侯將相之府,還是平民百姓之家,皆都鍾愛生男子,一則為傳宗接代,二則為光耀門廳,更有大誌者,希望可以後世子孫能夠為國盡忠盡力。
皆都看中男子之貴,卻未曾重視女子之好。
古代長江南岸有一城,喚作青玉城,城內有一家賴祖宗富貴而生活無憂者,喚作林如海,其祖父林盾在世之時,曾為名震中原之商賈,因年幼之時頗習孔孟之道,且喜愛拳腳,且又無心於仕途與軍營,便縱馬南北,遊蕩天下,廣交良仕好友,且又為人豪爽,頭腦聰慧,又有這等如此多之人脈,便從事於商賈之事。一生來賺錢無數,又義施無數,便又了俠商之名。
林如海祖父年近五十之際,仍無子嗣,便納一丫鬟為妾,第二年為其生下一子,老來得子,欣喜異常。也就是林如海的父親林雲韜。林雲韜未及娶妻之時,林盾便仙逝了。那時林雲韜尚年幼,便有其母與正房太太撫養長大。
林雲韜不是太愛讀書,且不愛做官,且又有父親所留之巨富,供子孫幾代衣食無憂了,便愈發的連經商之事也懈怠掉了,因此家族生意也便逐漸凋零了,往日親朋商友,除了極為親近的,便也很少往來了。
林雲韜二十歲之時,尚且閑逛,流連於山川美景之中,一年也不見回家幾次,且又未娶,這可愁壞了其母與當家太太,一則抱孫心切,二則也要收斂林雲韜閑遊之心,在其某日閑遊回家之後,便強行讓其娶了當家太太娘家親友的女兒王鳳。
也算是合他們有緣,二則林雲韜也該是個懼內之人,自從洞房之後,便被新娘子管住了,雖然不曾上進,但也一改往日作風安心居家守業讀書過日子,且喜王鳳第二年為其生了一子,也便是林如海了。全家老小無不歡喜。
幾年之後,當家太太去世,又幾年之後林雲韜生母也一病歸西了,為其當家太太和生母豪華操辦喪事,且又擇風水寶地,花錢無數。這幾年下來林盾所積攢下來得家業,也耗去大半了。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畢竟家底深厚,且又有家傳古物。因此林雲韜便不以為慮,照樣安享富貴。
又幾年之後,林如海外出遊玩爬樹摔斷了一條腿,從此成為殘疾之人,闔家上下無不悲涼。又幾年之後,林雲韜便覺身體不適,當地郎中無有能探其症候者,便尋求名醫名藥,這期間又不乏有騙財者。不過兩三年,林雲韜便也亡故了。這時家財也所剩無幾,王氏便打發了一部分傭人,隻留下了幾個貼身丫鬟並幾個做粗活的家丁,靠著所剩的家財和些許地租生活,倒也寬裕。
林如海,從小就被其母教導先祖如何創下家業,父輩又是如何不能爭光,使先祖蒙羞。以至於家業凋敝的。便從小請師長教其讀書習武做學問,一期望其能重振門風,光耀門廳。及至林如海摔斷了腿,王鳳對其的教導尢未放鬆。更是望其能夠在科場揚名,進入仕途。林如海自然也是努力研讀孔孟之道,其餘諸子百家一概不讀。
也許是其才能不足,也或許是未得先祖之護佑,及至秀才之後,便也屢屢不中,王鳳眼見如此,也便不再上心了。但求子孫可安康度日,後世能夠有一兩個有出息者,也便稍慰其心了。於是便關心起林雲海子嗣之事情。
古人有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林如海也是一個讀聖賢之書的人,也知道父母生之續莫大焉的道理。雖不能功成名就,揚名於當世與後世一顯示父母教養之恩德,但是若能是兒孫環繞其膝下,以怡樂終年,又豈不美哉。
於是便接受了其母的安排,找了媒人,說定了一個書香門第家的女兒,選了吉日二人拜堂成親。其妻喚曰林氏。
二人結婚之後,可謂是琴瑟協和,相敬如賓,時常詠詩賦對,晨讀孔孟,暮習書畫。日子無憂無慮,不可不謂之樂哉。也全賴,祖上殷實,也不太為生活之所迫。故能得起瀟灑。林如海,雖然不再前赴科考,但是字畫之所好,並未嚐有所頹廢。時常做風景人物,配以詩賦,因為其工神妙,世人由此愛且附庸風雅者多有所購。林之所得匪厚,然對於居家過日,購置書籍來說,也是頗為豐厚了。林如海也滿足於此,也曾言知足是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