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知道韋小寶具體行程的隻有陶紅英,她雖然被發現了,但是不甘心就此離去,因而還是躲在一邊,她的武功比徐天川高,有心遠遠的藏起來是不可能被發現的。這個時候眾人分開了,韋小寶自己一個人命車夫折而向西,所以陶紅英在韋小寶住店的時候下手了,把他用蒙汗藥翻倒,仔細的搜查了一下,可惜沒有發現四十二章經,結果她又去追徐天川,與他鬥了起來,點住了他,還是沒有找到,這才返回客棧,等韋小寶醒來。
陶紅英見韋小寶沒有起疑心,又繼續編謊話騙他,這也是一個破綻。陶紅英道:“我聽他們在灶下低聲商議,一人說:‘太後聖諭,我小鬼能活捉最好,否則就一刀殺了,可是他身上攜帶的東西,盡數得帶回去呈繳,一件也不許短少。’另一人道:‘這小鬼膽敢偷盜太後日日念誦的佛經,當真活得不耐煩了,難怪太後生氣。太後吩咐,要緊的就是那幾部佛經。’“
那晚經書被盜,毛東珠和鄧炳春根本就不知道韋小寶藏在床底下,就發現了衣櫃的異常。接著就是毛東珠被暗算住了,生死不知,而鄧炳春更是直接了賬,所以韋小寶是沒有被發現的。後來韋小寶做了神龍教的白龍使,問及經書的事,太後說道:“可是一天晚上有人入宮行刺,在我胸口刺了一刀,將這三部經書都盜去了。”韋小寶突然省悟,心道:”是了,鄧炳春為陶姑姑所殺,這老婧子隻道我毫不知情。“這也是一個佐證。
所以這個時候陶紅英說太後追繳經書的事情也是一個破綻,因為她自己是來追經書的,說起謊話來也往這方麵扯了。她扯了那麼多,終於問了最關鍵的問題,“小兄弟,你當真拿了太後的佛經麼?是你們總舵主叫你拿的,是不是?”韋小寶雖然被她哄住了,但是一被問及經書的事就開始說起了謊話“什麼佛經?我們總舵主不拜菩薩。我從來沒見他念過什麼經。”
書中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兩人機智狡獪之間的相差,比之武功間的差距尤遠。韋小寶騙了不知多少人,從來都沒有類似的評價,此時隻說了這麼一句謊,騙了一個陶紅英,就這麼大肆評價,這不是很蹊蹺嗎,而且韋小寶騙了陶紅英,跟這句話比起來是一句反差,要說也應該說兩人機智狡獪之間的相差,比之武功間的反差尤遠。
後來韋小寶遭遇了喇嘛,以及九難被桑結等人圍纏也是陶紅英告的密了。
所以李誌興也不與陶紅英照麵,利用她來了調虎離山之計,拿到了經書就離開了。
此刻在皇宮裏也沒有什麼事情了,經書得到了五部,剩餘三部在吳三桂,順治和最後一個八旗旗主那裏。李誌興心想要找個由頭出宮了,聯絡英雄豪傑和四方勢力才是最重要的。
李誌興用筆將海大富這些年在宮裏追查董鄂妃和康熙生母的真正死因寫下,用海大富的口氣叮囑自己繼續查明原因,並說了順治帝並未駕崩,而是在山西出家了,具體在什麼地方,為了隱蔽沒有告知。李誌興知道順治是在五台山出家,這可是以後的一個大籌碼,所以並不想直接告訴康熙,否則康小三又派少林寺那群賊禿去保護,以後再行事就有很大的不便了。
這番計較已定,李誌興拿著書信去找康熙,康熙見了這封信,第一感覺就是不信。李誌興將自己如何進宮,又拜了海大富為師,隻是海大富時日將至,這才離去一事說了。康熙讓李誌興脫了褲子,見確實不是太監這才有些相信。隻是順治到底在什麼地方出家仍然不明,康熙身為人子,便著李誌興秘密前往山西調查此事。
前幾天我就準備不寫了,隻是收藏不降反升,還有幾位朋友投了推薦票,實在讓我無地自容。其實寫這本書隻是我一時心血來潮,用來練筆所用,所以沒有什麼大綱,全都是依托原著,注定不會有什麼好結局的。
我一直在構思一本無限武俠的網絡小說,也寫了一些開篇,所以這本書隻能很遺憾的向各位致歉了。對不起。
至於新書我也不會在這裏打什麼廣告,本來就已經對不起各位了,還在這裏宣傳新書,這就更加慚愧了。新書我會列好故事梗概,不寫到四五十萬字不會上傳,在此還是誠懇的對收藏本書的眾位道歉,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