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吃麵少年以及雪泥鴻爪(1)(1 / 2)

蜀州,和司徒他們吃飯的地方處同一條街,無名小麵館內。

這家麵館當然不賣小麵。之所以稱之為“小麵館”,是因為這家麵館,很小。真的很小:老板一個人采買、做麵和收錢,兼任夥計。對了,還有刷碗的事兒,也歸他。

許是因為不合本地人的口味,這家麵館的生意,也很是冷清。今天……也沒有例外,

……

……

不過倒是有個客人。

上身穿一件雨過天青碧色藍的衣服,下麵則是銀灰色褲子。看著不是很有錢。

點了麵以後,客人便合了眼坐著。意態從容,悠閑自得。估計是不餓,所以也還沒有抽筷子。

這人的眼睛不算好看,是單眼皮。由於雙目是閉著的緣故,眼神什麼樣的,暫時還不清楚。雙眉較尋常女子濃密,而且粗。少了幾分陰柔,卻多了男人的英氣。很特別的是,這位客人長著淚痣,並且……不止一顆。確切的說,是六顆。每三個連成弧線,一邊臉一道,還挺對稱。而發與眉則黑亮如漆。這似乎說明,此人的腎……不錯?由於頭發的襯托,使得臉看起來更白。嘴不大,僅僅一抿,嘴唇略薄,唇色似醉,若火齊欲吐。從相麵的觀點來說,這人的桃花運還可以,因為據說嘴小的男人特別會甜言蜜語。當然,也就隻是還可以罷了,算不上爛桃花。耳朵不算緊貼著臉龐,且有耳垂,說明性格偏小氣,難以容下屬,不是很適合做官。肩膀略窄,更佐證了這一點。耳垂上麵有打耳洞,想必是小時候體弱多病,假作女子養育。頭發盤成道髻,一絲不苟。不冠不巾,唯竹簪一根。

這位客人坐著,右腳擱在左腳腳踝上邊。雙手結托缽印置於臍下。麵相慈悲,合目不語。隱有禪意靄然。想必是到了初涉妙悟,尚未脫出的地步。

然而,此人並不是佛宗弟子。

佛宗打坐規矩極嚴,絕不允許蹺腳。

隻是個修真界的低級修者,練氣一層的修為。一個在大道之海的邊上撿拾貝殼的孩童而已。不曾涉水,更談不上登臨彼岸。

此時此刻,這位修者所做的事情與一般人並無二致————等麵上桌。

在修真界,修行境界被劃分為十二重。它們分別是練氣、築基、金丹、元嬰、出竅、返虛、合體、小有、洞玄、涵元、凝真、渡劫。在“渡劫”境界之後,就是仙人們的境界了。在這方世界是修煉不到的。

而這方世界的修行者,隻要不是已經超脫,都要吃飯,沒有例外。不管你是修道,還是修魔,或是成佛,抑或儒門中人。

套用一句前人的話,就是“吃飯人不一定要修煉,修行者卻非吃飯不可。”

麵得了。那老板端上桌,之後便退回去合了眼坐著。店裏,就又靜下來。以下是純然一體的寂靜。

麵是酸筍絲汆湯下麵,再用豆花做成所謂“臊子”,豆花是客人自帶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吃的,一碗白湯。充其量稱得上個“淡”字。

白水煮,素麵朝天,也是一個“淡”字。但這種“淡”與清水寡麵的“淡”又是不同。仍然是有所求,有所欲。念、執不除。

而觀“我”本無,就不應有“有”的念頭。無垢亦無念,不執不忘;當於一切法,不取不舍。

連最基本的“空”都尚未解悟。所以說,他修的並不是真正的佛家法門,而是道法。

從這位客人的臉上看不出什麼情緒,然而,他的內心卻並不是那麼平靜。

……

……

覺得微微悵惘,然後有點困。

果然師傅說的不錯。

……

……

還是做不到。他自嘲道。

《解深密經》說:“若不以壼奧為座,則無地堪發金剛定。若於餘地,地便傾坼。”

注疏裏解釋“壼奧”為深微隱奧之義,認為要進入“金剛定”的狀態,首先需要擁有甚深微妙的心識,再以此心識為基礎,警醒精進,方能夠成功。引喻他們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師傅所說的又與書上的不同,他認為入金剛定,得坐在“壼奧座”上,而不是隻靠虛無縹緲的心識。

……

……

師傅說的對!

他下意識地不肯承認事實:自己的心識還達不到要求。

因為還沒有人找到過那個“壼奧座”,自然談不上驗證,所以他師傅的看法也不知道是否正確。

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嚐試了,之前的那次,他昏迷了整整三天。人躺在床上,吃的是湯水,因身體沒什麼反應的緣故,縱使吞咽也很困難。就連日常排泄……都不能自理,和嬰孩差不多,說怎麼就……唉!不堪回首。

而這一次很是順利,隨他做什麼,要破幻境就破幻境,要斷煩惱就斷煩惱,要解無明就解無明,都是一發即中,簡直秒開,跟鬧著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