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十年磨一念(1 / 2)

寒冬臘月,雪花簌簌。

雪花飄落在水泥鋪成的街道上堆起厚厚的一層白雪,寒氣凍人骨髓,在外的溫度起碼低於零下40攝氏度。

人們相對於外麵的寒冷,更喜歡窩在家中,享受暖氣帶來的溫暖舒適,所以,街道上僅僅隻有少數幾個裹著厚厚羽絨服的行人,匆忙地一搖一晃地走過,畢竟沒有誰願意忍受這徹骨的寒冷。

時間流逝,轉眼深夜,街道大廈間荒無人跡,唯有街邊因故障一閃一閃的路燈,在這寒冷寂靜的晚上顯得格外刺眼。

燈光無力地閃著,隻見一位頭發淩亂,眼睛浮腫的女子蕭瑟的走在街上,她穿著厚厚的毛衣,紅的綠的不加修飾堆疊在自己身上,沒有絲毫美感。

她臂彎間捧著一團被襖,被襖被她凹成橢圓狀緊緊的夾著,她布滿凍瘡的手暴露在空氣中,瑟瑟發抖,但卻小心翼翼的扶稱著橢圓形被襖的頭端,被襖頭端露出著一小塊縫隙,仔細往裏麵探去,儼然可發現有東西在呼吸,一層薄薄的霧氣飄出。

女子佝僂著身子,身子邊緊貼著牆壁,緩緩走著,卻越走越遠慢,最終,沿著牆壁慢慢的癱軟了下去。

女子的手依然沒有放開捧著的被襖,但強烈的失重感,似乎驚醒了繈褓中的小生命。

“哇啊!哇啊!....哇~”嬰兒的啼哭聲驟然響徹這寧靜的夜,雪似乎下的更大了........

……

海空垂,是海蟾真人的後人,據族典記載,海蟾真人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時道士。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以號行。燕山人。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好黃老之學。因曆經凡俗權勢,海蟾“大悟”,遂棄官隱於華山,終南山。相傳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海空垂受其家族傳承恩典,自幼修習胎息訣,胎息訣有十層,前四層為一個門檻,入門檻便胎息小成,後六層為六個大境界。空垂天資尚高,15歲修得胎息第一層道化少,於45歲修得第二層少化老,於85歲修得第三層老化病,心有所悟,今夕老已,老修病矣。悟罷!脫病入死,心如死灰,形如枯槁,修得胎息訣第四層病化死。前四十五年減氣存息,後30年損元耗息,加速衰老,病入膏肓。又曆經35年終有所悟,進階死境,修得胎息訣第四層,年旬120歲。

穿著單薄夾克的海空垂於深夜來到寒冷的街道,感悟著一顆榕樹凍如死境的氣息。

隻見他瘦削的雙手附於榕樹冰涼的淺褐色樹皮上,寬鬆的夾克褂,讓他竹竿般雙手移動間,顯得一絲玄妙與淡然。

海空垂眸光黯淡無光,他一動不動凝望著枯木,眼皮未眨分毫,宛如一尊石像,忽的,他閉上眼睛,耳朵靈活的動了動。

為何有嬰孩啼哭聲?海空垂心中思忖,不急多想便往聲源處踏去。

海空垂運一絲內力於腳前掌,踮腳畫圓,然後兩膝微曲,上下顫抖,似乎內含奇特,不等多想,隻見他左腳儼然高抬向左前方跨去,右腳神奇地跟隨左腳移動,然後向右前方跨去,一步一曲,動作看似緩慢,但速度明顯敢得上短跑運動員了。

耐海空垂速度奇快,但趕到現場時已過了一刻了。

海空垂動作輕柔地拖起嚎哭的嬰兒,冰冷的雙手撐開稍顯厚實的被襖,蠟黃的皺臉間閃過一絲慈祥痛惜之意。

那毛衣女子,忽的轉醒,麵色通紅,死死抓住海空垂的雙腳,神色悲痛,苦苦哀求,幹澀僵硬的唇舌生生擠出沙啞聲色,結巴道:“求......求.....救救.....”

不等話說完,臉色變得慘白一片,仰麵倒下,死不瞑目。

繞是海空垂年過古稀,看破紅塵也被這親情感動得眼眶微紅。

海空垂看了看毫無生機的女子,又看了看手中嚎哭的嬰兒,心中似有決意。

時光飛逝,轉眼十八年。

南嶽泰山有一小屋,屋前有一院子,院子裏有一少年,少年坐於輪椅上。

少年雙掌朝天,輕放於兩膝前。唇口微張,麵向天仰,朝東方太陽東升之處,下腹一收一鼓,好像有絲紫氣吸入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