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打倒地主老財的當年秋天,塘頭村的晚稻獲得大豐收。

鄉親們頭一次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稻穀堆滿倉,家家有餘糧,小孩子不再為餓肚子而哭鬧,村上不再有因吃不飽而臉色蠟黃、走路搖晃的漢子。天變藍了,水變清了,稻田裏的稻穗變沉了。好日子來得這般突然,鄉親們甜醉了心。

“過去也曾見過這麼多的稻穀,是在汪府的收租院裏。窮人填飽肚子那叫一個難!”給汪府做過長工的漢子如是說。

歸倉後鄉親們做的頭一件事,就是交公糧。他們把上好的稻穀裝上車,不僅足額,還要超額。南村七隊八組提出向縣裏送豐收喜報,得到全體村民的一致讚成。這邊裝車的功夫,那邊即以寫就喜報。喜報表達了翻身農民當家做主的喜悅。簡玉鑫登高,把喜報從頭至尾念一遍,贏得掌聲一片。

送公糧的車隊啟程了,簡玉鑫和阿根把送糧隊伍送至村口,一直到看不見為止,才返回隊部。兩人推門進屋。

簡玉鑫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對阿根說:“應該趁翻身農民積極性高漲的時機,把塘頭村的糧食生產再推進一步。塘頭村的糧食生產潛力遠沒有挖掘出來。今冬明春利用農閑大興水利,把旱地變成水田,把低產田變成高產田。”

阿根興奮地說:“把豐河的水引到村西,今冬明春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灌溉村西的三千畝農田。解放前就有引豐河水享灌溉之利的想法,可農民組織不起來,隻有新社會才能做得到。還要兼顧平整土地和建設養魚塘,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翻身農民熱情高,隻要組織得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兩人樂觀地憧憬著。

越談越投機,也越興奮,不知不覺已到晚飯時間。窗外天色暗淡下來,阿根起身欲離去,道:“你一個人弄飯很麻煩,不如到我家去吃一口,想必阿琬已把晚飯弄好。”

簡玉鑫不好意思,推辭道:“謝謝你的好意!可這麻煩不是一頓兩頓就能解決的,還是不去麻煩阿琬為好。好在最近我在村東頭徐鳳山家入了夥,他老婆做飯給我帶份,我把隊上分的口糧全放在他家,平時隔三差五到供銷社買點副食,給徐家帶上;我圖方便,進門就吃飯,他們家人口多,孩子可以吃上飽飯,兩頭借力,挺好的。”

阿根聽罷,體恤道:“好是好,可不是長久之計。您是老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如今和平了,也該享享清福。我看您不如成個家,身邊也好有個知冷知熱的人照顧。”

一番話說到簡玉鑫心坎上了,十分受用,笑道:“想法很好!可婚姻是緣分,不是想結就能結的,順其自然吧!”說罷,調侃道:“你自己不也是光棍,反倒勸起我來!怎麼,你想打一輩子光棍不成?孩子他娘走了十幾年了,為孩子考慮,你也該再娶。”兩個光棍互相體恤著,一同走出門去。簡玉鑫去了村東頭,阿根加快腳步,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