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駕”,數十匹戰馬在官道上飛馳而過,路旁行人無不紛紛避讓,留下滿目震驚的路人與一地煙塵。
隻見這戰馬吐氣如嘶鳴,如老樹般錯綜複雜的凸起肌肉飛速的抖動著,赤色的毛發如火焰般醒目,陽光濺射在亮蹭蹭的馬鞍之上,好不醒目,其上端坐著一絡腮胡中年,此人身披金色戰服,殺伐之氣正濃,劍眉星目,神色剛毅,如山般穩重的黑色雙眸目視前方,兩條健壯的手臂加上寬闊的肩膀,讓人好生不生出好感。
“報,將軍,我部數月來日夜兼程,已行兩千六百裏,如此來再有數日便到”。
“甚好,全軍聽令,加快行程,月半酉時前將赤血聖書送達”。渾厚的聲音從絡腮中年口中發出。
“得令”。整齊劃一的聲音齊齊傳來,而後耳邊隻剩隆隆的戰馬飛騰聲。
秦城城外官道上,來來往往行走著路過的行人,各種吆喝聲不絕於耳。
此刻,秦郡郡城,秦城,此城占地千萬裏,人口數億,南北不相望,秦郡第一城。
秦城城內禁止禦馬,違者,斬!然而這一數千年來被無數秦郡人所奉行的法令卻在接了來短短幾個呼吸間被打破。
赤陽軍令,聖書出,帝國隨,赤陽軍情,攔路者,誅連。
“天哪!竟是赤陽戰馬,出自焰山的赤陽戰馬!傳聞到赤陽戰馬一生隻追隨一位主人,馬隨人到,那馬背上的幾十人是帝國赤陽軍!”官道旁有些許見識的錦衣少年驚呼道。
赤陽全軍分七部,依據戰力高低分為赤橙黃綠青藍紫,統領皆稱陽,戰服金色。
赤陽戰馬獨產於帝國南部焰山,陽域七大禁地之一,終年被大火包圍,常年生活著些許火屬性異獸,無結丹之境不敢如其外圍。
關於焰山的形成始因,眾說紛紜,傳說曾有一頭生有四爪龍角的化形巨蟒口吐仙霧,腳踏虛空,一躍橫擊天降雷劫,少許天罰誤濺焰山無名樹,燃起大火蔓延整個山脈,一金丹期修者隱居於此,屍骨無存;又有傳言道,萬年前絕世奇才戰大成丹妖於焰山,那奇人拂袖一揮,一股清風化作烈焰席卷焰山,大火熊熊燃燒,經久不息,此地從此名為焰山。
赤焰馬為焰山獨產,降生伊始便成丹獸,外練形體,內結金丹,吐氣如龍,長嘶如雷鳴。
隻見在那馬背之上,佇立一人,手中一張旗幟獵獵作響,勁風娓娓襲來,旗幟上織著一個大大的“陽”字,周圍圖案如火焰環繞,好生霸道。此字栩栩如生,形如蒼龍,勢若戰虎,剛毅有力。一些實力低微之人竟被被氣勢所破,兩股顫顫,幾欲先走,卻發現自己如被使了定身術一般,動彈不得,少許膽小之人兩腿間竟生出些濃騷之氣,卻是被嚇得失禁了。
“陽”字?這難道是赤陽軍!”有一見識的老者驚呼道。
世間寶馬配英豪,赤陽軍鎮守帝國北疆,功勞無數,千萬賊子聞之喪膽。
赤陽戰曆二百六十一年,天風帝國揮師二十六萬東進,勢如破竹,直逼西北重鎮陽關,赤陽軍結兵三萬,三萬戰將揮師陽關禦敵,破陣取敵首,斬中軍十八萬,活捉天風皇帝,迫天風求和。從此西境再無大軍來犯。
赤陽戰曆三百二十七年,中都之亂,亂軍結黨,皇室被禁,赤陽百人小隊破敵防,迂回轉戰數千裏,九逼通山,四渡赤河,橫穿中荒古林,救出皇室百餘人,平中都之亂。赤陽軍生還十三人,被封赤血候,其餘戰死者皆追授“千裏驍騎”,位同千夫長。
赤陽戰曆六百二十五年,中荒古林千萬獸潮爆發,赤陽全軍奉令死守古獸城,全軍六十萬戰將死四十七萬,重傷八萬,餘五萬七千零一人,死守二十八日。翌日,獸潮退。
赤陽戰曆七百六十四年.......有年老的修者娓娓地道出了赤陽軍的曆史,任何一件,皆能變天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