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破觀孤兒(1 / 2)

清晨,秋風吹落雁空山上枯黃的落葉,玄清觀的大門早已打開,一個小道士已經在門前開始打掃著山道上的落葉。小道士一下又一下的掃著,小道士的神情很專注,也很安靜,長長的山道,小道士顯得很渺小,在高空鳥瞰,如同一隻小螞蟻在辛勤的勞作,但是小道士也像個小螞蟻一般,不知疲倦,更沒有一般孩子看到巨大的人怯步的表現。

隨著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下如同自然的清風拂過,也許是常年打掃,熟能生巧的緣故,落葉不大功夫就全部清理幹淨了,山門前的破舊的石階上看不見一片葉子,仿佛他們從來沒有飄落過。

小道士叫陌名,這個名字很奇怪,陌性很少,叫“名”更奇怪,小道士曾問過師傅清虛道人才知道,自己是清虛道人在觀前石階上撿回來的,沒有任何線索,當時小道士是被一個普通的繈褓包著,放在山門前的石階上,清虛道人沒有任何線索,便認為陌名的父母應該是附近窮苦人家,因為撫養不了才送到觀中撫養的。

但是這與一般人家不太一樣,通常其他人家送孩子過來通常會知會一聲,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家裏年景好了還可以還俗回家。

清虛道長作為山上唯一道士,之前也收養過幾個孩子,沒多想就將孩子抱回觀中。

其他孩子一般都見過其長者,知名知姓,這個孩子就這樣被丟在這裏,沒有任何線索。

但是人總要有個名字,索性清虛道長就自己給孩子賜姓賜名,陌生無來由便姓陌,名字老道士不便自己私自定下,便叫名吧,等將來他父母尋來或者他自己大了自己去取吧,就這樣小道士就叫做陌名了。

其實,老道士對於俗世中的稱呼並不是很放在心上,因為,在他見到陌名時,見他雙目明亮,目中似有靈光顯現,正好又被父母拋棄予道門,心想正該此子入我道門,將來正式進入道門都是用道號,所以老道士對於俗世中的名字不甚用心去取。

小道士回到破敗的大殿中。

此時觀中隻剩下陌名和老道士清虛道長,前幾年,年長的幾位師兄已到十六歲,師傅認為幾位師兄沒有一個適合修煉,與道門無緣,就讓幾位師兄都下山去了。而自從收留了陌名後,再有人家送孩子過來,清虛道長就不再接收了,借口說山門已容不下更多人了,並且自己年邁也無力撫養,讓人把孩子又帶走了。

“師傅,山門已經打掃完了,那我現在去做飯了。”

“恩,去吧”清虛道人閉眼打坐,沒有看陌名。

陌名也就乖巧的自己去做飯,現在陌名已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觀中各種雜活幾乎都是他一人承擔,前幾年陌名年幼,師傅還會做一些,其他師兄也在山上。但是近年來,陌名漸大,幾位師兄陸陸續續下山去了,師傅每天都忙著修煉,這些活都是陌名在做。

飯後,清虛將陌名叫到身邊,將一錦盒遞給陌名說:“徒兒,而今山上隻你我兩人,師傅我要遠遊,可能三五年,也許十年八年才能回來。你已經十三歲了,已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我離去後,山門自己自當看好,《煉體決》你要勤加練習,若三年內《煉體決》突破至四層,你將此盒打開,其中自有我給你備的你想要的東西。如果你因為懈怠,十六歲還未突破,我也還未歸來,你就在後山為我建一個衣冠塚,將此盒焚毀放入其中,下山自己還俗吧。”陌名恭敬的將盒子收好。

“現如今,世道日下,你雖天資聰慧,靈性天生,至今也從未入世,不知人世間的險惡,如若有緣你打開錦盒,記好為師說的話,一定要好好的活著,保持本心,方可成就大道。”

望著師傅遠去的背影,師傅突然就這樣離去,雖然聽他說幾年後就回來了,但是時間還是長了些。

首先,師傅以前從未有過遠遊,雖然幾位師兄曾提起過師傅是修仙之人,有道行,但是陌名從未見過,後來也沒見過師傅施過任何法術,幾位師兄也未曾見過,後來大家也就沒再提過。現如今天下頗不天平,師傅遠遊,難道是師傅果是修仙中人?

其二,我在這山野老林中修道,幾年不見一個外人,隻有下山的師兄偶爾會上山一次看望師傅,外人也不會來這窮鄉僻壤害我。那除非得病早夭,但是我除了幼時因無奶可喝而體質偏弱,後來修練了《煉體決》之後,身體也一日強過一日,生病是斷無可能。

其三,便是保持本心,方成大道,這陌名就更不懂了,雖然自己也修煉煉體決,從未感覺能成就大道的可能啊?

陌名回到師傅的房間,在房間的床下挖了個見尺方大的洞,將錦盒放入其中,又埋好,反複平整埋錦盒的位置,直到磚麵平整,看不出任何動過的痕跡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