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精銳齊聚(1 / 2)

轟隆隆,隨著營門大開,當先一個年青的武將一身赤色的鎧甲,剛毅的臉上帶著鐵血軍人那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在身後兩千多炙羽衛百戰精銳的拱衛下,如天神般帶著淡淡的威壓,不急不緩的來到炙羽兵團大營的校場。

遠遠的,由中央軍團及白旗軍團抽掉的精銳戰士,排著整齊的方陣,目光崇敬的望著這個帝國軍人敬仰的軍人。烈如歌一揮手,率先跳下馬背。炙羽衛就似練習了千百遍的嫻熟動作,整齊劃一的甩蹬下馬。後勤兵趕緊跑了過來,將炙羽衛的馬匹牽走。

烈如歌走向高台的同時,炙羽衛已經在中央軍團抽掉的精銳旁邊,排列好隊列。昂首挺胸,站立於高台之下。高台上中央軍團及白旗軍團幾位帶隊的將領不動聲色的交換了一下眼神。他們都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震撼。聞名不如見麵,炙羽衛的強大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強大的衝擊。這樣一支百戰精銳,擁有的絕不僅僅是悍勇,更可怕的是令行禁止已經深深刻入他們的骨子裏。

諸將都是帝國精銳軍團出身,很快掩藏好臉上的情緒,快步向前向烈如歌走來,躬身行禮,“參見將軍!”這些將領不管出身哪一個軍團,在帝國軍中,強者為尊。烈如歌用他輝煌的戰績,他的行動征服了這些人,不是因為他是太宰之子,不是因為他是皇帝陛下最好的朋友。隻因為烈如歌是一個真正的鐵血戰士,一個優秀的將軍。

縱觀烈如歌從軍四年的戰績,這些將領都耳熟能詳。烈如歌四年前,從講武堂畢業,毅然放棄帝都中央軍團及白旗軍團優越的條件,孤身前往西北。投入炙羽衛,憑著講武堂出身的優秀條件,擔任百夫長,那時烈如歌僅僅十七歲。炙羽衛當時駐紮在西北行省一座小城也是與蠻族交界的地方,蠻族時常東來侵擾。烈如歌帶領的隊伍勇猛善戰,每一次戰鬥他都身先士卒,戰鬥在最前線。短短兩年,憑借軍功,又在帝國皇帝的支持下。烈如歌已經升職為炙羽衛第三營都尉,統領第三營三千戰士。

烈如歌入伍的第三年,收到情報蠻族兩萬人的劫掠部隊,將由蒼嵐山北部經烈風峽南下侵擾,烈如歌果斷帶領第三營,主動出擊。在烈風峽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兩萬人的蠻族騎兵損失大半,狼狽逃回草原。這一戰奠定了烈如歌在炙羽衛的威名。不久,炙羽衛都統製王安舊傷複發,死於軍中。另外兩名都尉推舉烈如歌為都統製,統領整個炙羽衛。

這些將領參閱了烈如歌四年的所有戰報,他參加大大小小的戰鬥七十七次,無一敗績。善用奇兵,多次以少勝多。又敢於衝鋒陷陣,正麵作戰,勇猛果決。賞罰分明,深受士兵愛戴。即使這次帶領炙羽衛衝破叛軍及蠻族的重重封鎖,讓炙羽衛遭受曆史以來最大重創。但誰都知道,烈如歌能帶著炙羽衛衝破敵人的封鎖線,是帝國軍事史上又一次偉大的勝利。炙羽衛連續三天突襲七百裏,大小戰役十一戰,以傷亡七千餘人的代價斬殺叛軍一萬三千餘人,蠻族騎兵六千多人。

諸將看著烈如歌,烈如歌也審視著這些將領,不由得暗暗點頭。中央軍團和白旗軍團並非浪得虛名。能真正有權利站在台上的隻有每一衛的都統製才有資格,這四人中還有一個人一直不敢和他對視的竟然是他在講武堂的同窗,而且是他的三弟。既然站在這裏也代表他們都統製的身份,而新組建的炙羽兵團,下設三衛,怎麼會有四個都統製?不管怎麼說烈如歌還是一絲不苟的回了一個軍禮。難得露出一絲笑容,緩聲道“各位將軍,如今我們同屬於炙羽兵團,不管你們來自哪個軍團,希望我們精誠團結,一起打造出一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驍勇之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好!那麼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烈如歌說道。

當先一個三十餘歲身材高壯,鐵塔般的將領,用他特有的大嗓門激動的吼道“稟報統領。下官原屬中央軍團第七衛都統製邢戰虎,代表第七衛向您致敬。”中央軍團第七衛有中央軍團的‘尖刀衛’之稱。其都統製邢戰虎號稱中央軍團第一猛將,有萬夫不擋之勇,是個敢打敢衝的狠角色。烈如歌早有耳聞,確實名副其實。

邢戰虎說完,第二個將領,上前一步。隆重的行了一禮,不疾不徐的道“稟報統領,下官白旗軍團第五衛都統製鐵錚,代表第五衛向您致敬!”烈如歌回了一禮,腦海中也閃過關於鐵錚的資料。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男子,現年三十八歲,為人寬厚,堅韌果敢,頗有謀略有‘小溫常’的雅稱,(注:溫常是帝國初年最負盛名的謀士)所屬白旗軍團第五衛號稱‘磐石衛’堅若磐石。

第三名將領大概二十七八歲,麵容俊秀,帶著濃烈的書卷氣,如果不是他穿著盔甲,像文官多過於武將。“下官中央軍團第一衛都統製馬嶸,拜見統領。”說完不鹹不淡的,退後一步。

聽到此人的名字烈如歌心裏差點沒樂出來。如雷貫耳啊。馬嶸是出身帝都貴族世家的少年天才,他的故事頗富傳奇色彩。三歲通詩文,十歲的時候就執筆上書先帝,陳述己見。當時這一舉動驚呆了文武百官,一個七歲孩童竟然能對於當時的時政,民政,軍事各方麵提出最銳利的看法。二十一歲從政,短短五年差點坐上一個行省總督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