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月城的城主名叫雲誌,是平月城第三十六代城主。雲誌的祖先是南北朝時期,北道宗六秀之一。相傳南北時期,諸侯割據,兵戰不止。百姓流們離失所,苦不堪言。兵禍所到之處,哀嚎遍野,屍積如山。以致中華九萬裏河山無一寸完土。數百年古都盡是滿目瘡痍。當是時,天道已崩,人道已淪。妖魔橫行,鬼怪當道。
為救蒼生,為平戰火。道宗北脈命令了他們門下的傑出弟子下山傳道,教化世人。從而平定人心,掃除戰火。北道宗六秀之一的“平世秀”雲定子也在這個行列之中。後來“雲定子”來到了西蜀和雲貴交界處的一帶傳教。他創的教名叫“平世道”。屬於道教北宗的一脈,由於雲定子的道法高深,心地善良。很快“平世道”的教眾開始激增。信教之人也一片一片的增加。後來戰亂結束了,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雲定子便組織他的教眾在靈寶山的旁邊,建起了一座城。此城名曰“平月城”,雲定子將周邊無家可歸,無人贍養的人都遷入其中。城裏的人為了回報“雲定子”的恩惠。便將他的後代尊為城主,截至到“雲誌”這一代。平月城共有三十六位城主。
平月城的城主雲誌,有一個獨生子。他的名字叫做“雲芳秀”。年方二十有一。雲芳秀是一個不諳世事,喜歡寄情於山水管弦的人。相較於自已平月城城主之子的身份。雲芳秀更喜歡以平等的身份和別人共處。他溫文爾雅,舉手投足之間散發著一種儒士的風度。雲芳秀對於三教極有感想。他喜歡儒家的禮樂,道家的修身,佛家的平等。所以常常跑到平月城旁邊的靈寶山上,吟詩作賦,談笑天地。抒發自已對於天地的感想。
一日早晨,雲芳秀來到了靈寶山的彩雲亭上遊玩。此時正值三月,陽光燦爛,花草鮮豔。一幅幅陽春三月的自然美景。讓芳秀不覺詩意湧上心頭。
百裏方圓一寸草,世間榮華皆雲邈。世人總歎王侯貴,奈何墳前皆荒草。萬丈功名一抹淚,百世榮辱荒又繆。願得一人共摘豆,同步太虛醉逍遙。就在芳秀念完的時候。隻聽不遠處傳來一個老者的聲音?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王侯將相何處尋,墳塚之前遍荒草。
芳秀轉身看去,隻見一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糟老頭,正迎麵走來。與其說那是哪家的一個老人,還不如說是一個可憐的老乞丐。雲芳秀心裏暗暗的嘀咕到。可能是由於自已的好奇心,也可能是自已的同情心。
芳秀走了上去,問道:老先生從哪裏來,欲往哪兒去。
老者回答:我從天邊來,欲往天邊去。
芳秀有點疑惑,問道:老先生所說的天指的是什麼。
萬民的主裁,天下的擁有者是天。
那萬民和天哪個大?
當然是天。老者斬釘截鐵的說道。
那萬民與天哪個重要?
當然是天。
嗬嗬,我看不然,老先生剛剛說,天是萬民的主宰,天是萬民的擁有者。那倘若沒有萬民,天就不是主宰者,沒有萬民,天就不是擁有者。同樣的道理,父母和我們就好比萬民與天。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萬民也就沒有天。以此推至,萬民在前,天在後。所以萬民與天,大者為萬民。重要者也是萬民。
老者火了,罵道: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此地乃是黃帝祭神拜天之處,你這等身份低下之人,卻跑到這裏來遊山玩水。就不怕天意怪罪嗎?
萬物皆平等,世間無貴賤。黃帝是人,我也是人。他能來,難道我就不能來嗎?
黃帝是三皇之一,華夏之始祖。萬金之軀,高貴之體。你一曲曲平民又豈能和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