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代國(2 / 2)

薄姬猛然抬頭去看張嫣,靜靜的等她繼續往下說。

張嫣神色楚楚,又道:“薄姬娘娘一直將我視為跟劉恒舅舅相交的夥伴,卻不知嫣兒竟會犯這樣的錯,嫣兒對不住薄姬娘娘和劉恒舅舅!”

薄姬心想,以張嫣的年紀,她根本不能分析劉恒在椒房殿正殿的一席話將會給劉恒帶來怎樣的災難,她小小年紀更不會察言觀色的意識到呂雉已然容不得劉恒了。那麼,此時,她講這樣的話,意味著什麼?是不是意味著她在呂雉那裏聽到了什麼?

薄姬一改適才的不和善,軟言道:“嫣兒是不是聽說了什麼?還有,適才嫣兒又說起陛下要封恒兒王一事,嫣兒是不是又在陛下哪裏聽說到什麼?”

劉邦從來都沒有說過要封劉恒為王,張嫣也從來沒有偷聽到過,這隻是張嫣知道曆史上代王領兵爭奪長安,被劉姓諸君擁立登基的曆史實例,又因當初張嫣想借薄姬之手,送自己離開未央才會那樣說,事實上,是根本沒有的事情。

張嫣在心裏思慮半晌,斟酌一下如何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良久,才幽幽道:“皇阿公說過要封王給劉恒舅舅,隻是這麼久不見動靜,想必是皇阿公忘了,不若薄姬娘娘再去提醒他啊!讓皇阿公封劉恒舅舅為代王!”

薄姬聽罷自己先唬了一跳,她一心想將劉恒隱藏,這樣主動邀賞,不是要引起他人注意嗎?劉邦不答應則罷,若答應了,小小年紀的劉恒也被封了王,是要遭人妒恨的,以弱婦幼子的能力怎能抵擋眾人不懷好意的攻擊?再者,劉恒昨日在椒房鋒芒太露,早已引起的呂雉的妒恨,這樣一來,更會給呂雉一個錯覺,以為是昨日一事已然傳到了劉邦耳中,劉恒才會被劉邦器重,封王培育。

薄姬一分析,覺得這是萬萬行不通的下策。再抬頭去看張嫣,一個小小女童,真是不必太在意她說什麼。

想到這裏,薄姬也無所謂張嫣說什麼,隻叮囑道:“嫣兒這些話不要在他人麵前講起,免得他人說恒兒資質平庸卻要主動邀賞封王,遭人唾罵。”

張嫣知道薄姬是曲解自己的意思了,想了想才又解釋說:“隻有劉恒舅舅離開未央宮,才不會因昨日椒房殿正殿一事遭人算計!”

薄姬心中一凜,雙臂瑟瑟發抖。本來在她心裏已然分析到的事實,被他人這樣露骨的講出來還是令她心中惶恐不已,更甚者,是從張嫣口中講出,更是令她有種說不出來的陰森——小小年紀的她,怎可理解這麼多!

薄姬臉色蒼白了好一陣子,雙手絞在一起,一雙玉手都要被汗水浸到十指的骨頭裏了。

張嫣將薄姬的緊張全數看在眼裏,她暗自歎息,薄姬能扶劉恒登基,原該不是這種怯懦的人。隻是因有一子要護佑,又因他們周圍危機重重,才將她的性子磨成了如今這個樣子。她假想,若薄姬也能得劉邦喜愛,或許薄姬能更好的處身在這未央宮中,畢竟她知書達理,又能教育出這樣出眾的孩子,她能立足,必定比戚夫人要好百倍。終究,薄姬無人可依,卻要小心謹慎的處處防著惡人的設計,才會將自己的性子磨的敏感而謹慎。

良久,薄姬道:“代國如今跟趙國並作一起,封如意為趙王,有三皇子殿下如意領導……”她說到這裏,深深的看了看張嫣,不知她能不能聽懂。

張嫣自知今日說的話已然不像是她六歲女童該懂得的事,在心中又琢磨半晌,她想起了劉盈,想借劉盈的名義將事情的利弊對薄姬告知清楚。才又道:“太子舅舅說,正是因為代國和趙國並作一起,而代國距離長安長途跋涉,且地勢險要,如今又因黥布一事,代國岌岌可危,還危機趙國國土,危機趙王如意,令皇阿公和戚夫人很是擔憂。此時若薄姬娘娘請示皇阿公將代國再與趙國分開,封劉恒舅舅為代王,讓劉恒舅舅來承擔這危機,不僅能解趙王如意的燃眉之急,還能了卻皇阿公和戚夫人的擔憂。”

“這麼說,今日嫣兒所說都是太子殿下交代的?”薄姬驚惑。

“是太子舅舅交代的。他還說,薄姬娘娘不必擔心劉恒舅舅到了代國會有危險,因為代國是一方小國,不足威脅黥布,所以黥布並不會幹擾代國!”

薄姬沒有再說話,她心中思索,劉盈的話很有道理,若代國繼續跟趙國合並,有趙王如意領導,那麼黥布一定會死咬這塊肥肉。但是若與趙國分開,重新獨立代國,由劉邦幼小的兒子為代王,且還是危機關頭將這幼小的兒子送入險地,任誰都能看出劉邦根本不疼愛這個小兒子,他這行為是將自己的這個兒子往火坑裏推。明裏似乎對劉恒十分不利,事實上,代國一旦跟趙國再度分開,代國根本沒有任何值得黥布掠奪的地方,所以黥布不一定真會為難代國,劉恒便可借此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