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疏遠(1 / 2)

第二天,呂雉又派人去喚劉盈,跟劉盈談論此事,希望劉盈的表現不再是繼續惟命是從。呂雉無非想劉盈適當的舉一反三反擊劉邦的安排,這樣朝堂重臣們見劉盈的心思多偏向公理,以大漢社稷考慮,也會聯合進諫反駁劉邦的旨意,最後再有蕭何和張良的相助,事情將事半功倍。

劉盈到了椒房殿,呂雉將自己的意思告知於他,又講明張良願意助他一臂之力。

劉盈想了想,溫言回答道:“多謝母後為兒臣做了這麼多,事情有轉圜的餘地固然好,若不能,兒臣也不想母後繼續為難!”

“這麼說,你是沒有想過向你父皇分析平叛黥布一戰對大漢的影響?”呂雉有些慍怒。關於此戰對於大漢的利與弊,連小小的劉恒都知道,你豈會不知?

劉盈固然知道,但是——劉邦是那樣的不寵愛他。呂雉並沒有考慮到,他一旦開口表現出不願領兵打仗的意願,劉邦就會馬上將他辱罵回去,在劉邦的心裏劉盈將再加上一項令他厭惡的性格,那便是膽小怕事和違抗旨意。

而對於劉盈本身來說,他也實在想體驗一下騎在馬背上馳騁風雲廝殺斬敵的快感,這似乎是作為男人都會有的夢想,而身為劉盈此時年紀所淤積的血性氣魄和本身的儲君身份,他更希望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將男兒氣血魂魄施展表現。劉盈能有這樣的想法,也是相信隨從他上戰場的大漢勇將們的實力,有他們的輔佐,他堅信將劉邦換成劉盈,未必就真的會吃敗仗。劉邦領兵打仗,不在於親自殺敵多少,而在於帝王親自領兵打仗能鼓舞士氣,和劉邦本身對戰事的謀略打算。劉盈初次上戰場,身為太子的身份鼓舞士氣當然也能起到劉邦應有的效果。至於對戰事的謀略,跟著他的將軍們都是劉邦的舊部,熟知劉邦的戰略,就算他們有不足之處,他能上戰場為大漢廝殺判敵,劉邦也會指導一二。總之,劉邦有把握打勝仗,劉盈年輕勇往直前,也能。

再者,就算自己無能,血灑戰場又能怎樣?對於他劉盈來說,這無疑是最痛快的死法,當敵軍將刺刀插進他胸膛的那一刻他也會微笑閉眼的。他死了,不一定就真的打了敗仗。他堅信,此戰大漢必勝,就算他死了,劉邦的實力也能扭轉乾坤。他是那樣崇拜自己的父親。

自劉邦在早朝上明確執意後,他一直將自己關在書房翻看兵書。他沒有太多時間,所以他要從現在開始充實和提高自己。

“父皇說的對,兒臣是需要曆練!”劉盈道。正是崇拜,才更想體驗他曾經曆過的事情,企圖與他並肩。劉盈想到這裏,體內一直湧動的活躍分子,此時更加不顧一切激烈的跳動,似要衝破束縛,竭力表現自己一直壓抑的爆破力。

當然,劉盈也很冷靜,能讓劉邦改主意,他也會欣然讚同,畢竟穩拿勝仗才是最重要,才不會動搖大漢江山社稷。這一切比自己暗藏的血性氣魄更為重要。

庭院裏漸落的樹葉在樹上不安分的隨風淅淅嘩嘩的搖擺,好像早已厭倦了僅僅寄予枝幹上那一席之地,想早日脫離樹木的束縛,飄向想去的遠方。呂雉怔了良久,淡淡一笑,自言自語道:“或許它並不知道那一席之地才是樂所,離開了就會死去!”

劉盈不解,微微抬頭,問一句:“母後在說什麼?”

“你看,外麵樹上的那些樹葉,它們很興奮自己將離開大樹的禁錮呢?”呂雉冷冷的笑道,“盈兒覺得,它們離開會怎樣呢?”

劉盈側目朝呂雉看的位置望去,神情淡然,腹誹回答道,會失去樹木給予的養分,漸漸變黃幹枯。

一直遠遠看著劉盈一言不發的張嫣也突然發表自己的言論:“而且它們歸根還是要回歸大地,成為滋養樹木的糞土。”

呂雉聽罷,朝張嫣投去讚許的目光,伸手示意張嫣來她身旁,讓她坐在自己的腿上,親昵的將張嫣摟在懷裏,道:“嫣兒說的很對呢!它們在那一席之地呆倦了,所以它們很期待自己能借助秋風裏的力量離開,但,它們並不知遠方並沒有可以容納它們風光的地方。企圖尋找更為寬廣的風光之地,卻不想到了來年不僅為旁人騰了地方,還變成了滋養樹根的糞土。”

張嫣微微一笑,呂雉的比喻很恰當。借樹葉與樹木的關係,假想樹葉對自由和夢想的向往,比喻劉盈的離開不僅能快活戚夫人和劉邦,還能為劉如意騰太子之位。

呂雉的意思,劉盈當然明白。隻是,又能怎樣呢?他恨自己並非樹葉,可以那樣招搖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可以那樣大膽的表達對自由的追求。

呂雉淡淡道:“你回去吧!本宮要去長樂宮一趟,親自會一會你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