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詩和遠方(1 / 1)

高曉鬆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已然成了經典,觸碰了無數人的心靈,包括我。我理解的詩和遠方就像奢侈品,多數人無法去追,甚至去想。詩與遠方代表自由,對美好的向往,維獨眼前的苟且才真真是離不開的日常用品,就連高先生也用“不止”而並不是“不要”來造就他的經典名句。

作者的理解也許完全不是我說的這麼回事兒。許是希望高才學子有家國抱負,許隻是一種美好的摒棄世俗名利的向往,我隻是自個兒在這,借著他的話,胡說八道一通。

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講故事給人聽,因為我自己就像一本苟且於人世的五味雜陳的書,又自己知道知識淺薄,沒辦法用高級辭藻堆砌華文美景,希望能用粗露的語言講述靈魂深處的故事,隻做為茶餘飯後大家的消遣。

我要講的這個故事,發生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墨爾本這座城市在華人圈子裏還有一個戲稱叫“墨村”,主要覺得這裏對比國內大都市小,本土人的一些生活方式又讓我們覺得很土。但是待的久了,“墨村”也就單單成了一個調侃的詞語,土與不土也有不一樣的理解罷了。故事發生在中國留學生中,因為我也混到了這裏留學,做為比身邊的中國小夥伴年長好幾歲的我,對於身邊的事,身邊的人,每一次心靈的碰撞總會讓我在不同的視角下去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之所以想講這裏的故事,還有一個原因是從時間上講,故事離我很近,我也就不用冥思苦想那些已經記憶模糊的細節。

墨爾本是一個真真正正多元化的城市,一個移民國家,最近幾年環境方麵得到的榮譽也不少,更連續多年被《全球宜居報告》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這裏生活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而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真正的遠方。每年都有許多同胞,懷揣不一樣的夢踏進這個國家。他們或來這兒留學“鍍金”,或通過其它途徑來到這兒“淘金”。多數都是抱著移民的打算。多年下來,中國人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不算散戶(占區域比不大的華裔),光是華人社區就占了七八個。而市中心又生活著龐大的中國留學生隊伍。官方的統計是,華人在這座城市占超過百分之二十。這真是一個處處能看到華人的地方。可最後,真正留下來的和龐大的輸入數字比起來,也隻占一小部分。多數人最後還是會和這個原本就不屬於他們的城市說再見。

這裏的中國留學生和其它國家的中國留學生一樣,又不一樣。一樣的是,他們都來自中國。不一樣的是,在不一樣的國家,不一樣的背景下求學生活,講述著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