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天災應有時 春雨莫欺花(1 / 2)

世說,雲紀二十一年,淩雲國鎮國大將軍鍾無嶺圖謀叛逆而入獄,第二日大將軍便在獄中畏罪自殺。

如滴水入油,炸開了花,此事舉國震驚,久久不能平息。

都說大將軍穩重有加,待人豪爽真誠,友遍四方,更是鐵血丹心,忠君報國,早年南征北戰,為聖上打下江山無數,班師回朝便被封鎮國大將軍,得百姓愛戴,享聖上恩寵。不想居然會生出如此大逆不道的心思,貪心不足啊,知命之年便喪了命。

聖上無比震怒,更是無比痛心,急火攻心之下纏綿病榻多日。立城樓觀天下,念及往日君臣恩情以及將軍昔日功勞,終究是不忍心滅了鍾氏滿門,取百姓民願,抄家未滅族,貶鍾氏為庶民,世代不得為官。

民皆念君仁慈,是為明君。

雲紀二十二年東北大旱,收成慘淡,朝廷減輕了部分稅收,可對老百姓來說依舊是災難,吃不飽穿不暖,堪堪挨過後祈禱來年老天眷顧能有個好收成。

天公不作美,雲紀二十三年似乎又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四月的一天,皇城的南宮起火。這場大火整整燒了十天,燒掉了靈闕、思安兩座宮殿。

十年前天海大陸戰事連綿,民不聊生。而這十年均是幾國休養生息的階段,國庫剛剛充盈,皇城卻起了火,攪亂了淩雲國的財政預算。

皇城作為一國的象征,卻不能不重建。這剛入國庫沒多久的銀子便像水似地往外流,南宮或許能順利修建了,可這國庫卻免不了要空虛了。聖上憂心不已,與大臣商議之下西南一帶加重了賦稅。

東北今年依舊大旱。

東北一帶因地理因素,底子本就很薄,產糧自然不如興南赤水這等水鄉富饒之地,又哪裏架得住連年的天災。

池中至興北一帶夏麥枯死,秋禾未種。

在這個靠天吃飯的地方,便意味著大麵積的饑荒。

挽舟拉纖之人身無完衣,荷鋤之農麵有菜色。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不能解決,逐漸有人往西南一帶逃去,盜賊日漸猖獗。

各地官員上報朝廷之後,開放糧倉賑濟災民,派遣官兵緝拿盜賊,嚴峻情勢暫緩。耐不住災民數量眾多,而倉庫裏糧食有限,西南富饒之地的餘糧不得不往西北運去。

倉裏糧食自然有限,卻不是被災民耗得。

各地糧倉未必有多少糧,很多地方都是賬麵上有,實際上已被那些冗官冗兵偷偷吃了黑了,或者換成糟朽了。

清官自古少有,對於大多數官吏來說,各種各樣的灰色收入是理所當然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做壞事的收益很高,隱瞞壞事又很容易。

朝中官員和外官皆是相互照應,瞞天過海。混的風生水起的官吏們,哪個不是滿口仁義道德,卻又一肚子的男娼女盜。

各類信息傳遞到聖上耳中自然是經過道道關卡,無數加工。

糧倉少糧之事在這大災之年便輕鬆被抹了過去,誰讓災民如此之多呢?

西南加稅,錢糧一股腦的往東北運去。

東北形勢不容樂觀,災民遍野,聖上自然不能隻顧個人享樂,鋪張奢華,修建到一半的南宮暫時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