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忙碌”的國慶節(1 / 1)

快樂提問

俗語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學生,我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可是,好學的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嗎?

精彩故事

在這普天同慶的美好時刻,道一聲:祖國母親,節日快樂!

“十一”國慶,我們的假期生活正在進行著……

父母怎能讓我們這些平日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輕鬆地過這七天的假期呢?大家有的補課,有的上補習班,忙的不亦樂乎。我媽媽為我報了小學奧數班,發了很多試卷,我有了充足的學習時間。

放假的第一天,我做題正在興頭上,父母非帶我去祖父母家過節,我心中是極不情願,才做完三張試卷,我原打算做八張呢!但沒辦法還是拗不過他們,畢竟過節應該看看老人。但我說了,隻能待二十分鍾,不能不耽誤學習啊。母親說你就帶去寫唄,我可不同意,因為人多影響效率。這時她給我講了毛主席小時候學習的故事,說是毛主席小時候學習特別認真,別人說人多的地方嘈雜影響學習,但他為了鍛煉自己偏找了個人多的地方讀書,看看自己能不能讀進去。聽了故事我感受極深,我要向毛主席學習。另外我也是毛主席的崇拜者,我永遠記得他老人家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兩天過去了,我的學習初見成效,我已經做了5本書和49張卷紙了,別的事情哪怕是祖父母叫我吃飯也沒能動搖我的學習決心。

今天已經是假期的第三天了,我回到了家裏。上午我正邊吃東西邊背書,母親進來說要帶我上街,說是過節了要給我買件新衣服,因為我住校聯係不方便,還要買個手機。我當時聽了腦子嗡的一聲,天哪!“十一”長假這個專為我們學習而設的節日怎麼能去上街浪費時間,更令我生氣的是竟然還要給我買手機這種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這不是犯了資本主義享樂主義的錯誤了嗎?這是在誘使我犯錯,幸好我及時清醒才沒陷入泥譚。還說什麼聯係方便,我一周回一次家難道還不夠聯係?這種花言巧語是蒙騙不了我這少年先鋒隊隊員的。

我們平是在學校學習時間就少,一天隻有十一個小時左右,好不容易盼來假期可以多學些,這樣一年有265天就能充分利用上,否則以後就考不上大學,更別提為祖國作貢獻了。我的願望就是長大做一名人民教師,用我個人的經驗去教育更多的孩子,培育祖國的未來。

開心解答

在中國,學習這一詞,是把“學”和“習”複合而組成的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在一起講的是孔子。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意思是,學了之後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很明顯,學習這一複合名詞,就是出自孔子的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學”就是聞、見,是獲得知識、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想的含義在內。“習”是鞏固知識、技能,一般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有時還包括行的含義在內。“學”偏重於思想意識的理論領域,“習”偏重於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麵。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人類在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方麵的成果尤其需要我們通過學習去獲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缺乏一定文化素養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

學習可以優化人的心理素質。一個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應該具備諸多方麵的良好心理素質,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氣質,敬業的精神,目標專一的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的意誌,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來達到。正如薩克雷所言:“讀書能夠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誌向,讀書能夠增長才智和陶冶心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