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棋做了個很長的夢,這個夢很長,但是卻讓他這個對未知充滿探索欲的工科男迷戀不已。
在夢中,他成為一家航天企業的幕後boss,這家航天企業名叫科爾珀宇航,這家公司在一個名為蓋亞的星球上發展迅速,但公司的員工卻隻有寥寥幾人。
因為以蓋亞星的整體技術水平,已經做到了完全剝削機器的極致——全智能化運營、生產、資源調配。
在全智能化生產的時代裏,蓋亞上的居民的工作完全轉變成了腦力勞動,隨著《蓋亞強製體力勞動法》(意在保持住身體的素質)的廢除,超過半數的居民選擇沉迷在自我的世界中。
很巧合,他們能沉浸在他們自己世界中,依托的正是第三次科技大爆炸的產物,全麵腦機橋接技術。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基本能待在裏麵過一輩子!
吃飯,工作,生活,排泄,乃至繁殖,他們都隻需要待在一個全能艙體中。
除了上幾代(1)人,新一代的家夥們幾乎都不會踏出全能艙半步,用他們的話來說,一切都能用技術代替的活動,為什麼還需要耗費體力去幹?
無論上幾代的人怎麼發愁,怎麼勸阻,甚至封鎖信息高速公路他們都有千萬種方式搪塞、掩飾、甚至重建信息高速公路,因為新一代手中的技術掌握量真的不比老幾代差,因此信息高速公路重建的成本也越發低的可憐。
比如,他們可以通過共享大腦部分邏輯運算區,來模擬計算整個恒星係的信息交互信道,甚至能大致逆/推出老幾輩人手中掌握著的通訊信道大致的構建特征,最終通過超級計算機將老幾輩人手中的通訊信道特征複製一次,因為老幾輩的人,也要用網絡,因此,在幹擾新一代的使用時必然不會輕易對自己所使用的信道進行幹擾。
而當新一代按照老一代人的信道特征重建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時,老幾代人整個群體都不好了!因為分辨不出來了。
刷刷刷!換換換!
據統計,老幾代群體對自己所使用的信道從開始阻塞新一代信息網絡到目前為止,加密特征信道的更換已超過了兩百萬次,平均每四百年(一個恒星自轉周期)更換的次數超過五千次。
不屈不撓中,科爾伯文明發源地的信息傳遞技術與信道阻斷技術幾乎呈雙螺旋結構瘋狂了飆升,大有一騎絕塵之勢。
最終讓人意外的結果就是孤懸在星海中的一片片新地盤不再受訊息的傳遞不便的困擾,雖然仍有意外,但是相對對於以前如蝸牛一般的速度,現在的速度已經是電磁波的速度了!
信息技術科技的爆/炸式發展,背後的影響,不下於中子星在蓋亞恒星係周圍爆發。
用淺顯的比喻就是,在一個充滿熱油、半徑一公裏的厚重鈦合金熱鍋裏,倒入了幾千噸冷水,如果不是鍋夠厚,估計“整個世界”都會被炸翻。
這個比喻,用在這裏,恰好合適。
通訊問題被如此粗/暴解決,而又恰好,蓋亞人中最不缺的就是閑得無聊的家夥,因此,以解決問題為借口人為製造、激/化矛盾的手段被模擬於窮舉法程序中,隻要結果一出來,勢必會進行進一步實踐...
因為窮舉法對於科爾伯這個計算機發展幾乎達到極致的文明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方法一般,可以說,芯片製造技術的瓶頸就是科爾伯文明發展的瓶頸。
飛船製造工業以及相關製造業、相關技術資料很稀缺,在以往被蓋亞人普遍稱為“白癡”的一群個人飛行器設計師都被爭相獻媚,無論要什麼技術資料,他們都會很毫不猶豫、慷慨解囊地打開自己的技術庫,任由這群設計師挑選,為的就是拿到自己想要的飛船。
所有人都明白,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這樣的熱潮,持續到某一天,有人在蓋亞中央智腦公眾數據庫中上傳了各種設計圖紙及相關配套技術後,才漸漸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