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樸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
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要道不煩,此之謂也。”九字真言係為中國道家的秘術,傳入日本後,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並被誤抄為“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而成為日本修驗道之山伏所重視的咒法。
可是九字真言,也並非是單一的道法傳承,於葛洪來說,九字真言便是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於日本陰陽師來說,便是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九字真言的九字,於不同的修者來說,也皆是不同,根據秦歌笑的猜測,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有可能並非是誤抄,要麼是抄的人寫的是自己的九字真言,要麼是抄的別人的九字真言。
當然了,另有一說,日本所傳的九字其實出自於密教的“九會壇城”,即“靈鏢統洽解心裂齊禪”
這便使得秦歌笑對於自己的猜測又減少了幾分嗶數,可是這種事情,誰又知道呢?不過,秦歌笑所兌換的這本《九字真言》,便是修者自己的九字。
“那麼,我的九字真言,又該是哪九個字呢?”秦歌笑一邊閱讀著《九字真言》的典籍,一邊猜測著。
《九字真言》的道典入目,道心便開始了悟道。
“九字真言,九字各不同,九字皆有其道法精髓所在,九字相合,更是威力無窮或玄妙無比。”秦歌笑如此的理解著。
雖是枯坐,可卻別有一番妙趣,這是來自於悟道的妙趣,與此同時,法修一脈的《太極道圖》也開始孕育出那來源於道的種子。
“九字真言,第一字曰···玄。”秦歌笑嗓音低沉。
修道所修為何?所修的乃是道,而玄,便是道的衍生之物。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字,便是玄,《天道德經》中,驟然出現了一個潦草至極卻又充滿了風骨神韻的“玄”字。
“玄之一字,玄之又玄,其具體體現,便是道法威力的增幅。”
玄字一出,第二字也跟著出現了,這第二字為···
“戰,占戈二字,其具體表現為,肉身的強化,以及對於武器的完美控製,或者是衍化出鬥戰之法,這一字,威力無窮。”
戰字拆分為占戈二字,那麼占戈象形為何物?一人手執長戈,立於一處,此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世武將,強大的肉身,熟練的使用任何武器和可以當做是武器的東西,出手皆為鬥戰而生,這便是秦歌笑九字的“戰”字內涵精髓所在。
“第三字曰殺,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地發殺機,移星易宿,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天生萬物皆有道,道皆不同,殺道亦是道。
並非以殺證道,隻是這殺,便是殺盡一切邪物惡人,吐盡胸中不平之氣,而這“殺”字,便是一個單純的“殺”,以靈力衍化殺氣,以靈識化作殺意,以氣機化作殺機,殺氣殺意殺機具在,殺盡天下邪物惡人,此字為殺。
“第四字為行,吾以吾身丈量此方諸天萬界,男兒行,俠客行,逍遙行,皆要以身丈量這世間。”
第四字行字,便是極致的速度,既是時間上,亦是空間上的行,一步咫尺,咫尺既是天涯。
“第五字為者,者為何?之乎者也?非也,者為諸天萬界生靈,者字,操縱生機。”
生機,便是生之力,生命力,壽元,若是靈體,那其生機便是靈魂裏,壽元奪取便可增減壽限;生命力的奪取便可恢複傷勢,肉身不衰,靈魂力的奪取,治愈靈魂,強化靈魂,三者合一,便是···不老不死。
“第六字為兵,無論是俠客或是修道者,皆需要一趁手兵器,廢銅爛鐵為兵器,神兵利器亦是兵器。”
兵字,強行控製他人兵器,強化己身所擁有的兵器,兵字,便是兵中皇者,凡屬兵器一類,皆要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