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見過像小北口碑這麼好的人,不論是生活中的朋友還是工作上的編輯,提到他永遠都是笑吟吟的,“小北人好啊,長得帥,品質也好”。
我喜歡聽他講故事,因為他有一個作家最本質的真誠,不在故事裏堆砌無用的情節,也不擔心看完心裏會涼颼颼的睡不好。他寫東西就好像把你拉到半夜的江漢路跟你坐在馬路牙子上陪你聊天,你知道這裏白天人聲鼎沸,但夜裏長長的街道上隻有你們。他又長得那麼好看,總是輕言細語地說,別哭啦,你超好的。大概是因為他太帥了,你借著他的臉也就一起原諒了這個糟糕的世界。
相對於第一本書,《那時,我們還不怕相愛》更加接地氣了,小北對文字的掌控也更加細膩,那些人物都鮮活地存在著,他們就活在我們隔壁的世界。《告別彼岸的少年》裏一番苦心沒有被辜負的米可,《再見,我的姑娘》裏背負著秘密去照顧兒時一見傾心的吳尋,《上帝無暇顧及的人》裏花團錦簇的生活下麵目全非的董冉。他們的世界很簡單,對的人會從頭對到底,錯的人中途就會離席。
不是每個墜入愛河的人都會遊泳,而小北是那個坐在高台上一言不發的救生員,在你沉溺之前,一個猛子紮過來,把你帶回到岸邊。我也說不出到底為什麼喜歡這些故事,它們讓我感到安全,不再是那些什麼永恒啊、注定啊,明晃晃地飄在天上。
東東槍老師說過,在真正喜愛的事物麵前,人是會喪失評判能力的。就像《鋼的琴》,我覺得每幀畫麵都美,每個細節都到位,每段配樂都熨帖,每句台詞都恰當。但若問我“這電影好不好”,我就不知如何回答了。就像問一小夥子,你愛的那姑娘眉毛好看嗎?他未必能答出來。他隻知道他愛她。
最近我才發現,好的情話是不直白的、戛然而止的,但又充滿誠懇。而這一點,小北早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