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農村大變樣(1 / 2)

上回書說到,彭毅誠在檀州城頒發了新的《土地租借條例》,將所有大地主的土地都租借給檀州城周邊的農民。吳用卻走上來勸告他,要小心行事。

吳用的擔心,彭毅誠當然明白,讓他想不到的是,吳用這個接受傳統儒家教育的書生,竟然對他這一套“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抵觸和反對。

這讓彭毅誠對吳用的評價又高了一些,這是個徹底的實用主義,隻要能建功立業,留名青史,這個曾經的教書先生就不吝於用處任何手段,這才是吳用最厲害的地方。

當然,對於吳用擔心的幾個方麵的危害,彭毅誠卻早都想好了應對的辦法。

首先就是地主士紳的威脅。

在這次攻擊檀州的過程中,這些地主基本都沒有反抗,但以後就不可能了,麵對彭毅誠這種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他們不但會反抗,而且還會拚死翻看。

如果梁山大軍一離開檀州,這些地主士紳必然會反撲!

“我要的就是他們反撲。”彭毅誠冷笑著對吳用說。

他要的就是那些士紳們抵抗,然後名正言順的清理掉他們,擁有了戰略模板提供的生產力,彭毅誠的領地的發展水平,起碼能趕上工業革命之處的英國,而且在糧食產量上還要高於英國。

既然地主和鄉紳永遠不可能和他一條心,那麼為什麼還留著這個階級呢。

在遼國,漢人的地主階級雖然龐大,但長期被遼國契丹貴族壓製,所以力量其實非常虛弱,所以彭毅誠完全可以在遼國建立一個沒有地主階級的社會。

地主階級空出來的位置,就由農民代表、手工業者、商人來填補。

等彭毅誠在檀州城建立起《地球帝國》裏的大學之後,每個大學每3個月就能培養1000名擁有後世小學畢業水平的人才,半年就能培養1000名擁有後世中學畢業水平的人才,一年就能培養出1000名擁有後世大專畢業水平的人才。

當然這些人的知識結構,都是根據他的戰略模板的文明程度和他的科技研發程度來的。

如今他能培養出的大專人才,也隻能相當於英國工業革命之前的普通大專生的水平。

但這也已經完全足夠用了。

他打算在檀州城和薊州(彭毅誠已經把薊州算在名下了)的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各選出一定比例的年輕人,讓他們來薊州上學。

突擊3個月培養出來3000名小學畢業水平人才,就去鄉村基層擔任村長、裏長、鄉長,管理基層民生民政。

半年培養出來的1000名中學畢業水平的人才,用於城市基礎管理和軍隊的後期管理工作。

一年培訓出來的1000名大專畢業水平人才,等未來梁山大軍攻克了整個遼國,就去各地州府縣城擔任主要官員。

這一支經過現代教學方式教育過的人才隊伍,才是彭毅誠未來領地內部負責管理的官員人選的主要來源。

這些經過大學培訓轉化的人,雖然依然有七情六欲,依然可能發生貪汙腐敗等事情,但是這些人因為戰略模板的限製,在彭毅誠殺他們之前,都是無法反叛彭毅誠的。

用這些人當官,去管理地方,才是最安全和放心的。

至於梁山的眾兄弟,等軍隊全部經過轉化之後,彭毅誠對這些人還不是生殺予奪,那些以往“吃人肉”“為非作歹”的,還有一心還想搞封建地主這一套的人,都要被他派去大學進行思想再教育,然後讓他們戴罪立功。

等他的資源夠了,甚至能直接建設一座“城堡”,這個建築在《地球帝國》裏,就是用來培養將領的。

到時候梁山就可以批量生產合格優秀的軍事將領,以前的梁山頭領裏,凡是不合格的,連如今的位置都不一定能保住,彭毅誠會在乎他們的心裏的小九九嗎?

說白了,彭毅誠從招安一開始,就計劃好了今天的事情。

隻要他能掌控住整個遼國,利用遼國無比豐富的資源(中國大部分煤鐵礦、石油都在如今遼國境內)和900多萬的人口,彭毅誠就能直接用《地球帝國》這個外掛,不斷攀科技、暴兵、暴糧食,直接帶領遼國的漢人跑步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