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於春季開花,花很小,黃白色,聚集在枝頭成圓錐形,花開後結出紅色的漿果。
接骨木分布於我國華北、華東和東北各地。此外,歐洲和日本也有分布。
何首烏
相傳,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叫何田兒的人,年過半百仍無生育。夫妻倆為此終日悶悶不樂。一日,何田兒喝醉酒,躺在野地裏睡著了。睡夢中他見到一種從未見過的植物。它長著粗大的塊根,葉子卵形,葉腋中還長出白色的花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前來對他說:“將根服下,管保你生一個大胖兒子。”何田兒醒來一看,身邊正好長有一棵這樣的植物,於是便掘出了根,搗碎了和著燒酒一起服了下去。
說來也怪,自從何田兒服下了這種藥以後,多年未治好的痼疾霍然而愈,白頭發轉青了,臉色也紅潤了,一年以後,妻子果然替他生下了一個兒子。
何田了兒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叫延壽,並讓他從小服用這種塊根。以後,父子倆都活到了160歲。
後來,延壽的兒子首烏也服用此藥,活到100多歲。為了紀念父輩的發現,首烏便把這種植物稱作何首烏。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何首烏具有藥用價值卻是毋庸置疑的。
何首烏又名夜交藤、紫烏藤和地精,屬蓼科,是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它的塊根膨大,表皮呈紫黑色,橫切麵為紫紅色。葉子的基部長有蓼科植物常有的托葉鞘。
何首烏常野生於草坡、路邊、灌木叢中,山西、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均有栽培。人工栽培的何首烏3~4年以後,即可挖掘塊根。春季或秋季,將采挖來的塊根洗淨後切去兩頭。大的可對半剖開,或切成厚片曬幹、烘幹或煮後曬幹,供藥用。有時,還可將塊根製粉或釀酒。
中醫認為,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可主治肝腎陰虧,發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其主要化學成分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如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洋地黃蒽醌和食用大黃甙等。
何首烏的藤名為首烏藤或夜交藤,其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功能養心安神,通絡祛風,能治失眠、多汗、血虛肢體酸痛。將首烏藤煎湯擦洗,還可治皮膚瘡疹。
近來,人們發現,何首烏的嫩葉也能作菜吃。春天,將嫩葉采來,經開水燙過,炒食後味道十分別致。經化驗,每100克何首烏嫩葉竟含有7.3毫克胡蘿卜素和131毫克維生素C。
抗癌新藥——三尖杉
三尖杉是一種常綠灌木或者小喬木,高不過12米,在森林這個大家庭裏,它可算是小弟弟。樹皮灰色,葉長條形,前端尖,其貌也並不驚人。可自從發現它對癌症有一定療效後,它的名聲便揚遍天下。
三尖杉的枝、葉、花和種子都含有多種生物堿。尤其是高三尖杉酯(zhǐ)堿,對白血病和淋巴瘤有顯著的療效。據報導:250公斤的三尖杉木材才能提取1克的高三尖杉酯堿。
三尖杉在地球上分布很狹窄,主要在我國長江流域少數地區以及日本和東南亞一帶。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肥厚的土壤。它也是古代的孑(jié)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
三尖杉終年翠綠,樹姿優雅,尤其是在它的葉下有兩條潔白的氣孔帶,微風吹拂,綠白相間,風韻別致,也可以成為風景樹。
天然解毒機——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