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哈斯卡爾第二次潛入秘魯,共偷走樹苗500多株,荷蘭政府特地派軍艦去接應他。由於照料不好,隻剩下16株活樹苗,就將它們移種到爪哇島的蓋特山上。
金雞納樹在爪哇大量插種繁殖,還是在1862年以後的事。那時候,有個英國商人雷特才爾,原僑居在南美洲,後來途經爪哇回國,聽到關於金雞納樹的故事以後,就寫信給他過去的仆人印度人馬努愛爾,要他盡可能設法把金雞納樹種子寄到爪哇。馬努愛爾滿足了主人的請求,寄去一磅重的金雞納種子。雷特才爾因此得到荷蘭政府的重賞,可是馬努愛爾呢,卻由於違反秘魯政府的禁令,失去了自由,一直折磨到死。
爪哇島附近海拔1200—2000米的熱帶高原,氣候涼爽,雨量豐沛,適宜金雞納樹的生長。就是這一磅種子,在爪哇島迅速繁殖,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種植金雞納樹最多的國家,金雞納霜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遠遠超過了秘魯國。
據說,金雞納霜傳到我國是在17世紀康熙年間,那時候,它還是很少很珍貴的藥品。
1912年,我國先在台灣引種金雞納樹;1931年,又在雲南引種金雞納樹成功。到了1953年,我國在雲南建立了第一個金雞納農場,有了自己生產的專治瘧疾的特效藥——金雞納霜。
“林海珍珠”——銀杉
銀杉是繼20世紀40年代發現活化石水杉後,於50年代發現的另一種活化石植物。中國發現銀杉,受到了世界植物學家的高度重視。它被植物學界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植物之一,享有“林海裏的珍珠”的美稱。
1954年暑假,廣西植物研究所鍾濟新先生帶學生去桂林城西北的臨桂縣宛田圩實習,發現了鬆科植物中的新屬新種後,他們三進未染人煙的生物寶庫——廣西花坪采到了標本,1957年經我國植物分類學家陳煥鏞、匡可任兩位教授命名發表。
銀杉是一種高達20米左右的常綠喬木,挺拔秀麗,枝繁葉茂,整個樹冠成寶塔形,它的葉子很像杉樹葉,葉麵亮綠色,葉背麵有兩條銀白色的氣孔帶,在陣陣山風吹拂中,閃出熠熠銀光,綠樹銀輝,十分秀美動人。故名銀杉。
銀杉在第三紀時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但在距今200—300萬年前,由於冰川降臨,銀杉幾乎絕種。我國地形複雜,群山高聳,銀杉在這個避難所裏才免遭劫難。
銀杉除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外,它也是建築造船、家具的良材。它的問世同水杉一樣,為古植物、古地質、古氣候及現代植物學提供了寶貴資料。但銀杉世代生長在氣候溫暖、潮濕、多霧的深山中,十分“嬌氣”,再加上結實率低,扡插繁殖難生根,因而故土難離,隱居在深山老林中。經科技工作者多年研究,采取逐步適應的方法,才將銀杉請到北京,在北京植物園安家落戶,因此許多國外植物學家來中國考察都以一睹銀杉芳姿為榮幸。
興安嶺之鬆——紅鬆
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地域遼闊,山巒起伏,林海茫茫。紅鬆是這裏的主要樹種,一直以來就有“紅鬆故鄉”的美名。
紅鬆是一種常綠喬木。它幼年時,樹皮青褐色且光滑,成年後逐漸變得赤灰,而且縱向裂開。樹皮脫落後就顯現出美麗的紅褐色的內皮。識別鬆樹,針葉的數目是最重要的依據,紅鬆為五針一束。
紅鬆抗寒能力非常強,即使在零下50°C的時候,仍能頑強生長而不受傷害。紅鬆喜歡深厚肥沃的土壤。在小興安嶺,多生長在山腹、坡麓(lù)、漫崗、河穀兩岸。
紅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木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家具、車、船、機構、橋梁的建造上。此外紅鬆樹幹高大、挺拔,無論作園林綠化樹種,還是山野風景林木,均很適宜。
國槐和洋槐
國槐又叫槐樹,樹幹粗直,羽狀複葉,花黃白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上麵最大的1片叫旗瓣;兩旁的2片叫翼瓣,下麵2片連在一起叫龍骨瓣,花冠全形像蝴蝶),雄蕊10枚,每個都分開。果實是莢果,呈念珠狀。
國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常種在宮廷或壇廟內,古書上稱為“宮槐”。常見有數百年的古樹,例如,北京景山公園內有一棵國槐,相傳在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就吊死在這棵槐樹上。槐花可以入藥,又可作黃色染料。據傳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利用槐花將白布染成淺黃色布來製軍服。槐的果實也可製藥,槐木又是良好的嶄炭材。
另種槐樹,叫洋槐(又叫刺槐),與槐不同屬,長像與槐相近,幼枝樹皮灰褐色,皮上有深溝,枝上有刺。花乳白色,花串大而下垂氣味芳香。雄蕊10枚,9個合成一束,另一個單獨分開,我們稱它為二體雄蕊;莢果扁寬,原產北美。據說刺槐是在1900年前後才傳入我國的,首先在青島落戶,這樣算來,大約有90年多年的曆史了。洋槐生長快,繁殖迅速,初時青島的洋槐甚多,故有人稱它為“洋槐島”,後來才在各地廣泛栽種。洋槐的樹幹木材堅實富彈性,耐腐蝕性強,是做車輛、礦柱、枕木的好材料。在北方常見作行道樹或為造林樹種,栽種於荒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