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包裝發端於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我們共同的來來》文件,它又被稱為環境之友包裝、生態包裝。它是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能源循環和材料再生利用,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簡言之,綠色包裝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如果是綠色包裝,它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麵功能:易收回,可循環利用,資源可再生;易降解,不產生環境汙染;生產時節約材料與能源;燃燒時不產生汙染大氣的化合物。

這裏應該強調的是,綠色包裝的概念是一個可變的概念,它的標準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發展而變化。如普通塑料需要200~400年方可降解。而紙質模塑僅有7天或是兩周即可降解,後者可稱得上是綠色包裝。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更節約能源、材料,降解期更短的一些材料,紙質模塑可能就不再是綠色包裝材料了。

此外,綠色包裝材料還取決於本身特點和其所在外部條件。例如歐盟禁止使用紙、金屬複合材料作為包裝材料,因為它難於分離、回收和利用,將其排除在綠色包裝材料之外;而日本最新研製了一種技術,可以把鋁箔或聚乙烯從紙上剝離下來,這樣就叫已達到易於回收再生利用的目的,它便可以算作為綠色包裝材料生產。

目前,國際上要求包裝符合4R原則,即減少材料使用量(Reduce);增加容器再填充量(Refill);回收循環使用(Recycle);資源再生(Recover)和材料的可以降解性(Degradable)。建立綠色包裝體係已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它日益成為通過貿易壁壘的重要途徑。

紙製品替代塑料餐具包裝

專家預言,21世紀的綠色產品生產和營銷將成為世界營銷的主流。塑料製品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汙染”,這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重大社會問題。

幸運的是,人類已開始向“先汙染後治理”的環境老路發起挑戰,發展綠色環保產品,消滅白色汙染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目前從國際上看,凡是塑料製品包裝物均難以進入國際市場,歐美許多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塑料包裝和泡沫塑料餐具。

從國內狀況看,各級政府,如杭州、福州、武漢、廣州、成都、廈門、汕頭、長春等城市及鐵道部和交通部亦紛紛頒布法令,禁用不可降解的泡沫塑料快餐具。

當前,一場全球塑料包裝製品的變革正在逐步興起,“以紙代塑”的綠色包裝已成為世界包裝業的發展潮流。正是在這種大趨勢下,一種新型的綠色餐具,即紙漿模塑餐具誕生了。

紙漿模塑快餐具是我國首創的新技術、新產品,是目前流行於國內市場的泡沫塑料快餐具的換代產品。紙漿模塑快餐具是以純植物纖維漿料為主要原料,采用先進技術和科學工藝模塑成型。該項工藝改變了傳統紙盒以造紙折疊成型,而運用甘蔗紙漿模塑成型的方法,攻克了植物纖維強度差的弱點。在防水防油方麵也改變了西方國家所采用的噴塗方法,而是將防水助劑放在化漿工藝階段,讓助劑吸附在植物纖維上再進行熱壓成型,減少噴塗工藝,增加產品強度。

與西方國家的紙質餐具工藝比較,國外采用木漿做原料,用紙板冷壓成型餐具隻適合於盛裝西餐涼幹食物,不具備盛熱食、湯食的防水、防油、耐熱等性能,不太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特點。而紙漿模塑工藝生產出來的快餐具,能適應中國人的飲食習性,並具有無毒無味、防水阻油、抗壓抗拉、方便適用等優點,經有關衛生質檢部門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食品包裝衛生標準。

其生產工藝配方成熟,設備運行穩定,每條生產線日產量均在5萬~10萬隻左右。整個生產過程無汙染。為了不損害森林資源,該產品原料不用木漿而主要采用草漿,原料主要有蘆葦、稻草、麥稈、甘蔗渣等。我國北方和南方可因地製宜采用蘆葦和甘蔗纖維漿料為原料。這樣,產品來源於自然,回歸於自然,廢棄物可回收再利用。即使不回收,這種植物纖維在短期內也可自行降解,養田沃土,有利生態平衡。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這一社會公害。

目前,國內有許多企業,正投資興建紙漿模塑餐具生產基地,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以科技為先導,以環保為己任,開發環保產品,治理白色汙染,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當今,在治理白色汙染的環保產品中,出現了一種可降解塑料,即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但降解塑料與非降解塑料之間的區別,無非是物體幾何形狀的變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塑料分子的白色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