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蓋裏克市長也來了,他容光煥發地向大家宣布:

“諸位,今天,我將為大家表演一個科學遊戲!”

說著,他雙手將兩個鐵製的半球高高舉起。

“等一會兒,我將把這兩個半球扣在一起,不用任何東西焊接,然後把裏麵的空氣抽掉,看看誰有能力再把它們分開來。”

接著,蓋裏克“啪”地一聲就把這兩個半球合上了,他的助手遞上了一個小唧筒,三下兩下就將裏麵的空氣抽光了。然後,蓋裏克將兩根又粗又結實的繩子係在半球兩邊的環上。“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有誰想試一試自己的力氣,把這兩個半球拉開?”蓋裏克大聲問道。

從人群中走出兩個彪形大漢,他們自告奮勇地接過市長手中的繩子,一邊一個地拔起了河。隻見他倆臉漲得通紅,但是那兩個半球硬是紋絲不動。

他們隻好認輸,垂頭喪氣地退下陣來。

人群一片嘩然。

蓋裏克又將兩邊“拔河”的人數增加到兩個、三個,可是,鐵球還是紋絲不動。

蓋裏克又牽來兩匹馬,一邊套上一匹,兩個馭手揮起鞭子,兩匹馬仰天一聲長嘶,四蹄扣地向兩邊猛拉,可那球仍是依然如故。蓋裏克又將兩邊再各加一匹,一會兒又加一匹,這樣一直各加到七匹,還是不見動靜。

蓋裏克又命令兩邊再各加一匹,馭手的馬鞭霍霍,馬嘶嘯嘯,塵土飛揚,人群也沸騰了起來,加油聲此起彼伏……隻聽“嘭”的一聲,鐵球終於裂成了兩半,兩邊的八匹駿馬各帶著半個鐵球一下子衝出好遠。

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原來,這是大氣壓力搗的鬼。蓋裏克是如何知道大氣壓力的呢?

據說,有一天,蓋裏克讓手下的工人用唧筒抽酒桶裏的水,在抽的時候唧筒脫落了,工人用布條重新綁好,或許是由於堵塞過嚴,使桶口密封了,結果把空氣也抽光了,隻聽得桶內一片沸騰的噪聲。

蓋裏克得知這件事情以後,就以銅球代替木桶,讓工人也用唧筒抽氣。

工人越抽越費勁,最後隻聽到“嘭”的一聲,銅球癟了。

從此,蓋裏克迷上了這種實驗,並且開始對它進行了許多研究。馬德堡半球的試驗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

其實,早在馬德堡半球實驗之前,就有人對大氣壓力進行研究了。

早在1640年前後,有人告訴意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說抽水機從深井裏抽水最多不會高過十米。當時,伽利略年事已高,而且雙目失明,無法親自進行實驗了,於是,他叮囑自己的學生托裏拆利,好好研究這個問題。1642年伽利略死後,托裏拆利決心實踐自己在老師麵前的諾言。

托裏拆利打算用水銀來進行實驗——比水的密度大13.6倍的水銀究竟可以提到多少高度呢?

他讓助手維維安尼拿來一根長約1米的玻璃管,一端開口,灌滿水銀,並用手指封住開口,再倒立在水銀槽中。當托裏拆利放開手指以後,他們發現管頂的水銀麵降到距離槽中水銀麵76厘米的高處停住了。接著,他們又用其他形狀的玻璃管做實驗,結果總是相同的——水銀的高度總是76厘米不變。

托裏拆利認為,在玻璃管水銀上方的空間內出現了真空,就是說那裏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後人便稱其為“托裏拆利真空”。這根水銀柱管就成了最早的氣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