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是最低級的高等植物,繁盛於石炭紀,當時曾是高達20~30m的高大植物。靠孢子繁衍後代。一些種類可食用、藥用和觀賞。地球上的優質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紀大型蕨類植物形成的。這些蕨類中的絕大多數已在中生代前滅絕。今天它們的後代多生長在濕潤陰暗的叢林裏,且多為矮小類型。
荷葉鐵線蕨又稱荷葉金錢草,是一種小型的石生蕨,這種植物和腎葉鐵線蕨有親緣關係。在我國隻有四川省萬縣和石柱縣的局部地區有所分布。但由於近些年的過度開發,它的分布範圍已經日益縮小。隻有很少一部分在岩縫或岩麵的薄土層上及雜草叢中殘存,屬於極度瀕臨的種類。
荷葉鐵線蕨
荷葉鐵線蕨,屬於多年生草本蕨類。一般整株植物高5~20厘米。它的莖呈根狀,很短而且直立著。莖上密布著針狀的鱗片以及多細胞的細長毛。葉是一簇一簇的生長著,葉柄一般為3~14厘米,直徑大概為0.5~1.5厘米,一般呈深栗色。葉片呈圓腎形,與荷花的葉子比較相似,直徑一般可達到2~6厘米。莖幹有點像細小的鐵絲線,剛柔而極富彈性。荷葉鐵線蕨,正是由於它的葉子和莖幹而得名。葉片以葉柄基部為中心,形成1~3個環紋。葉片的邊緣處還長有圓鈍形的齒,長孢子葉的葉片上麵很光滑,呈深綠色,下麵顏色比較淡。孢子囊群呈圓形或短線形,囊群彼此之間接近或偶有間隔,呈灰褐色。
荷葉鐵線蕨的葉子
荷葉鐵線蕨是1996年在進行三峽庫區植物勘探時發現的。荷葉鐵線蕨生長在三峽庫區海拔170~250米的長江南岸。它們一般都生長在懸崖上。目前,在世界上,該種植物隻有兩處有所分布,即中國的四川萬縣武陵區,新張、小沱區、杉樹坪和石柱縣局部地區,屬於中國特有的變種,是鐵線蕨科最原始的類型。這在亞洲大陸還是第一次被發現。現已被定為國家二級瀕危物種。另一處分布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上生長的腎葉鐵線蕨。
野生荷葉鐵線蕨
荷葉鐵線蕨分布在溫暖、濕潤的地區,一般生活在沒有陰蔽的岩麵薄土層上、石縫或草叢中。喜歡中性略偏堿性的基質土環境。早春開始發葉,7月形成孢子囊群,孢子陸續成熟要到8—9月。
荷葉鐵線蕨屬於我國特有的物種,是鐵線蕨科最原始的類型。這種植物不僅數量稀少,分布區也十分狹窄。它與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產的腎葉鐵線蕨和非洲中南部的細辛鐵線蕨同屬一個種群。研究該物種的親緣關係以及植物區係、地理分布等均有重大的價值。荷葉鐵線蕨作為一種草藥,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在中國醫藥史上,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曆史,而且整株植物形體別致優美,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人工種植的荷葉鐵線蕨
因此,我們應加強保護措施,同時開展引種繁殖試驗,進行人工栽培。目前武漢植物園已大量引種,預期可獲得栽培經驗。
鐵線蕨又稱鐵絲草、鐵線草,屬於鐵線蕨科鐵線蕨屬類植物。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中小型陸生蕨類。植株一般高為25~40厘米。鐵線蕨的根係十分發達,莖橫向生長著,上麵密被淡褐色鱗片。葉片屬於薄草質,葉柄呈紫黑色,漸亮。莖幹很細,但堅硬如鐵絲,並因此而得名鐵線蕨。
鐵線蕨很容易繁殖,它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一般都在春季新芽尚未萌發之前進行,正好結合換盆一起完成。可以先把長滿盆的植株從盆中扣出來,然後小心去掉大部分舊的培養土,切斷其根狀莖,分成幾叢用盆重新栽種。另外,鐵線蕨也可以通過成熟的孢子來繁殖,孢子成熟後散落在溫暖濕潤環境中,也可以自行長出,等到幼苗長到一定程度時再進行盆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