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行人終於抵達清溪別墅。
本來,王羲之一直都是住在紹興,還是因為王悅去世才舉家來建康小住。
遠遠地,就看見一個很大的別莊,扁上書“清溪別墅”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門前並沒有人,隻是靜幽幽的,幾隻小家雀飛來飛去。
隨行的人臉色都不好看,永嘉舊事他們也有所聽聞,當年坊間也有過傳聞,雖然很快就被壓下去,但是老資格的下人都是知道的。王羲之對王導有隔閡沒有問題,畢竟是間接害死了其父。但是,王悅與王羲之自幼一同長大,長輩的仇怨總不能牽連到後輩身上吧?
王羲之擺出這副不歡迎的姿態來,到底失了風度。
王逸之卻依舊麵不改色,命人前去敲門。良久,才有一個老媼來開門。見狀,隨行的人都嚷嚷著要走,不帶這樣看不起人的,何況還是一個宗族的人呢?即便家主當年有錯,也不該遷怒於小郎君,更遑論小郎君還是大郎君的兒子。
王逸之臉色一沉:“不想隨我進去的可以立即回去!”
眾人這才安靜下來,乖乖地跟在王逸之身後。
一進別莊,就看見幾個身穿白色袍服,用吳地方言讀書的小郎君。
世說新語;裏說“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還,人問:‘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
翻譯一下就是:
世說新語裏有一個故事:支道林到會稽去,見到了王子猷諸兄弟,回來後有人問:“見了王氏兄弟,您看他們怎麼樣?支道林回答說:“見到了一群白頸子烏鴉,隻聽見他們在哇啦哇啦地叫。”
王逸之讀過這個故事,自然知道這幾位小郎君就是王羲之的兒子們。
王逸之扶了扶頭頂青紗冠,斂一斂袍袖,用地道的吳地方言躬身作揖:“逸之見過諸位堂兄!”
幾位小郎君方才放下書,走向王逸之一行人。
其中一個年紀比較大的白袍郎君領著他們還禮道:“家父命我等在此迎接逸之堂弟。”
“勞駕了!”王逸之心中一喜,猜中了!
“出迎逸之堂弟當是我等之幸。”白袍郎君們再一次整齊劃一的回答。
王逸之:“......”
年長的自然是王羲之的長子王玄之,眉目俊朗,繼承了琅琊王氏一貫的英俊。
王玄之輕展白袍:“逸之堂弟,阿耶吩咐你來到後去後書房見他。”
王逸之眨眨眼:“多謝玄之堂兄!”
王逸之凝眉佇立一小陣,對身後隨從吩咐道:“我一個人進去,你們在此等候。”
王羲之一開始擺出一副不歡迎的姿態就是為了考驗一下王逸之的胸襟,如果他王逸之是個做大事的,就會進來,如果他王逸之是個不成器的,那麼就會拂袖而去,但是從此也會導致王羲之與烏衣巷王家的關係更加緊張。
王羲之果然不是曆史上那個隻知道遊山玩水,悠遊書寫的王右軍,沒有琅琊王氏的支持能走到右軍高位的,絕不是等閑之人。
王逸之打定主意闖一闖,就不信你王羲之沒有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