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烏衣子弟(1 / 2)

公元334年,東晉鹹康四年,鮮卑慕容皇光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

同年,東晉始興郡公王導的長子王悅病逝,時年三十二歲。

秋風蕭瑟,七月的建康城多了幾分傷感。

一個葛衣老者攜著一個粉雕玉琢的小郎君立在秦淮河邊。

“焱兒莫悲,爾父既亡,還有耶耶疼你。”葛衣老者撫著小郎君的頭憐愛地道。

小郎君寶石般明亮的眼睛隻是望著湖麵,一語不發。潔白寬大的月袍隨風而動,顯得他格外消瘦。

半晌,小郎君才緩緩開口:“耶耶,阿耶不會再教焱兒念《毛詩》了。”語氣平靜地不像個剛失去父親的稚童,卻更叫人心酸。

耶耶是晉人對爺爺的稱呼,阿耶是對父親的稱呼,這些稱呼一直沿用至唐朝。

“焱兒,縱然你父不在了,你也要刻苦讀書,你父在天上看著你呢。”此時此刻,老者不再是那個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大晉丞相,他隻是一個剛失去長子,在安慰著幼孫的父親、爺爺。

小郎君王逸之心裏很亂。他本是二十一世紀北大一名曆史係大學生,將將二十出頭,一場車禍把他帶到了這個亂世,成為王導嫡長子王悅在曆史上並不存在的兒子,王逸之,小字焱。四年前,母親因難產逝世,王悅既當爹又當娘,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如今,王悅仙逝,接下來的路他該如何走下去?

“郎君,悅郎君已逝,再傷悲也無濟於事,不若保重身體,以蒼生為重。”跟了王導幾十年的老管家王東來苦心勸慰著這爺孫倆。悅郎君是郎君的長子,逸之小郎君又是悅郎君唯一的子嗣,郎君對逸之小郎君極為寵愛,隻望逸之小郎君明白事理,好叫郎君不要太過悲傷。

是啊,斯人已逝,唯有節哀,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耶耶,東來耶耶說的不錯,我們回去吧!”王逸之乖巧地對王導道。

“好,聽焱兒的,我們回去吧。”王導擼擼長須。王悅不但是他的嫡長子,而且為人孝順、大方得體、謹慎周到,為琅琊王氏的今天立下了汗馬功勞。王悅去世後,王導從尚書台一路哭回家,可見王悅的去世對王導的打擊有多大。

爺孫倆相攜著朝烏衣巷走去,王東來看著他們的背影百感交集。昔年郎君也是這麼攜著悅郎君蹣跚學步,如今時移世易,叫人不得不感歎世事無常啊。

“阿耶,您回來了!”

“焱兒,節哀。”

王導次子,王恬王敬豫。

“二叔父。”王逸之行禮。

“焱兒,你先去歇息吧。敬豫,你隨我來。”王導安撫好王逸之,對次子道。

“耶耶、阿叔,焱兒告退。”王逸之懂事地點點頭,慢步離開。

書房

王導與王恬對坐,目光複雜。

“敬豫,如今你大兄沒了,你便是琅琊王氏的長子,你有何打算?”王導抿了一口茶,看著王恬。

“阿耶,大兄的死,兒子也有責任,若是我能幫著分擔一二,大兄興許就不會心力交瘁而一病不起,兒子對不起大兄!”王恬以袖掩麵,哽咽著。

“你一向不喜政事,也無需自責,對不起的是我這個父親,若不是為了王氏,長豫(王悅的字)怎會如此?”王恬的一番話勾起了王導的自責。

“大兄已逝,阿耶節哀!”王恬急忙收淚,勸慰王導。

“敬豫,現如今你是長子,需擔負起家族責任。對於世子之位,你可有人選?”王導似稍稍緩過來了一點,又征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