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海麵軍艦“航母”(1 / 2)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麵艦隻。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係統工程。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隻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6-9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3萬噸以下);按動力分,有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俄羅斯“基本輔”級航空母艦

第一艘為飛機同時進行起降作業提供跑道的船隻是英國“暴怒”號巡洋艦。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艦體中部上層建築前半部鋪設70米長的飛行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加裝了87米長的飛行甲板,安裝簡單的降落攔阻裝置用於飛機降落。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客輪改建的英國“百眼巨人”號,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暴怒”號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1917年,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全新設計建造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第一次使用了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第一艘服役的從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船隻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它1922年12月開始服役。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

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2年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製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準許各締約國利用部分停建的戰艦改建航空母艦,例如:美國列克星敦級航空母艦、日本的赤城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在航空母艦上裝備重型火炮是這一階段航空母艦發展的特色。

意大利“加裏波”號航空母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編隊偷襲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麵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從此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助降瞄準鏡的設計,提高了艦載重型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美國福瑞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第一艘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航空母艦。

21世紀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艦一共約可以裝載1250架飛機,其中美國的載機數超過1000架。英國和法國正在擴大其載機量,法國建造了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英國也計劃建造新型航空母艦。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杆,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隻能稱之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