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種類居住在狹小空間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很少超過4000隻成體,而體型比較大的黃麵衣囊鼠則低到每平方千米700隻。在高質量的棲息地,衣囊鼠的領地在麵積和位置上是固定的,多數個體在非常有限的地界內度過它們整個成年期。在低質量的棲息地,為了尋找食物和伴侶,它們需要通年不斷地變化居住地。
兩種性別的個體都很好鬥,富有攻擊性,會為了爭奪小塊的土地而打鬥。雄性的嘴邊和臀部一般都有很重的傷疤,這大都是在繁殖季節裏打鬥留下的。
同大多數動物一樣,它們的繁殖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很大。在一些山區,一般都是在晚春或者夏季初期冰雪融化後進行交配,但在沿海山穀、沙漠山穀、溫帶草原,交配則常和冬季的降雨時間重合。
多數雌性勃氏堆土鼠每個繁殖季隻產1窩,有些卻能產3~4窩,這取決於環境的質量,即能提供給雌鼠的營養多少。在灌溉地區生活的衣囊鼠幾乎整年內都可以懷孕,而在鄰近的自然植被裏生活的種群的交配時節則有著明顯的界限。雌性黃麵衣囊鼠和赤色衣囊鼠每年都生1~2窩。每胎生的幼崽數在各種中不同,柔毛衣囊鼠屬通常產2隻,而堆土鼠屬一般每胎生5隻,最多一次能產10隻幼崽。交配時節的開始時間、長度、每年懷孕次數主要受當地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植被質量的影響。
衣囊鼠出生的時候,眼睛和頰囊都是閉合著的。出生後24天頰囊張開,眼睛和耳朵則在26天才有知覺。另外,鼴型堆土鼠和勃氏堆土鼠出生的時候都有胎毛,出生100天後會蛻掉。
鎧甲將軍——穿山甲
中文名:穿山甲
英文名:Malayan pangolin
別稱:鯪鯉、陵鯉、龍鯉、石鯪魚
分布區域:中國、越南、緬甸、印度、尼泊爾
穿山甲是地棲性哺乳動物,屬鱗甲目,鱗鯉科。它們多喜歡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丘陵雜灌叢較潮濕的地方挖穴而居。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
穿山甲是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和非洲,以白蟻為食,偶爾也吃些蜜蜂等昆蟲的幼蟲。成年穿山甲一次能吃許多白蟻。發現一個蟻穴後,穿山甲會伸出利爪它的爪子長得像彎鉤一樣,左扒右掘,從蟻穴中趕出蟻群。然後,它再伸出舌頭。其細長的舌頭像一條長帶子一樣向蟻群橫掃過去,每掃一次,就有成百上千隻螞蟻成為它的食物。蟻群進入胃後,胃中的角質膜和吞進去的小砂粒能把食物碾碎,從而進行消化。圖43穿山甲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長,背麵略微隆起。成年穿山甲體長50~100厘米,尾長10~30厘米。體重1.5~3千克。不同個體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自額頂部至背、四肢外側、尾背腹麵都有。鱗甲從背脊中央向兩側排列,呈縱列狀。鱗片呈黑褐色。鱗有三種形狀:背鱗成闊的菱形,鱗基有縱紋,邊緣比較光滑。縱紋條數不一,隨鱗片的大小而定。腹側、前肢近腹部內側和後肢鱗片都成盾狀,中央有龍骨狀突起,鱗基也有縱紋。尾側鱗成折合狀。鱗片之間雜有硬毛。兩頰、眼、耳以及頸腹部、四肢外側、尾基都生有長的白色和棕黃色稀疏的硬毛。絨毛極少。成體相鄰鱗片基部的毛相合,成束狀。雌性穿山甲有1對乳頭。
穿山甲平時喜歡獨居在洞穴中,隻有在繁殖期,它們才會成對生活。與洞穴生活相適應,穿山甲有愛清潔的習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邊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個5~10厘米深的坑,將糞便排入坑中以後,再用鬆土覆蓋。
穿山甲有時還會設下圈套,讓螞蟻自動前來送死。穿山甲先在蟻穴邊躺下裝死,它張開全身的鱗片,一股濃烈的腥膻味立刻從鱗片裏散發出來,一陣陣地飄向蟻穴。螞蟻們聞到氣味紛紛出洞,它們把裝死的穿山甲當成一座肉山,蜂擁而上。等到前來送死的螞蟻差不多了,穿山甲把全身肌肉一收縮,合攏鱗片,大部分螞蟻就被關在鱗片內。接著,帶著滿身螞蟻的穿山甲跳進池塘中,抖動身子,打開鱗片,螞蟻便浮在水麵上了。然後,穿山甲就用舌頭舔吃水麵上的螞蟻。不一會兒,水麵上的螞蟻就被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