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從美術與實用功利之間關係的角度看,中國古典美術的發展大致可劃為三個大時期:一是中國美術發端期,從遠古到兩漢,美術與實用功利的界限尚未劃清,還沒有取得獨立控審美價值;二是深入期,從五代北宋到清代前期。美術家的個性逐漸成熟,藝術追求更為鮮明,美學追求逐步深入。揚州畫派之後,中國古典美術就終結了,進入了轉型期。

本書是一部研究中國美術發展曆程的專題學術著作。全書以五章篇幅和大量傳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貴文物資料,係統而又簡明地闡述了工藝美術、雕塑藝術、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等中國美術的各種形態自原初社會至明清時期的發展曆史和輝煌成就。全書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圖照,係各種美術形態在不同大力曆史時期產生的精品力作和傳世之寶,對於充分展示這些美術形態發展軌跡和藝術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本書觀點新穎,方法獨到。本書不僅第一次詳盡而係統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美術的全貌,探討了美術各門類的淵源,不同時代的流變興衰和各種風格流派及藝術思潮發展的內在規律,還以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為綱統攝一切美術現象,提出了一整套有獨到見解的美術史觀。它不僅在許多課題上彌補了美術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其全新的研究方法開啟了美術史研究的一代新風。為便於讀者掌握美術史的發展脈絡,編寫者對各個時期的美術現象均做了高度的概括。如對明代美術,不隻進行了時代的分期,而且分流派做了介紹,並極其洗練地總結了明代美術的三個特色:文人畫成為主潮流,主要體現在文人畫諸特征的盡情闡發和文人畫體係的完善;工藝美術的文人化,反映最明顯的是文房清玩,其裝飾美感的重要性已逐漸淩駕於實用功能之上;美術中世俗情趣的滲透,直接披露當時現實社會的世俗日常生活和商業市民的審美趣味。以此治美術史,自然會給讀者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