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廚房的高道乾,並沒上樓上雅間,而是隨著藍老頭來到前廳,那裏藍軒和鄭家兄弟,還有劉整早已坐了一桌,隻是不見董蘊。
董蘊原本家境一般,一家生計都是靠著董歆的收入,幾月前又差一點丟了書局的差使,還是高道乾出手接過書局的生意,董歆才保住了這份差使。這兩月來書局生意大好,董歆的月例錢也跟漲到五十貫,這也才讓才讓董歆一家生計大有好轉,董歆極為感激高道乾,作為兄弟的董蘊也自然如此。因此,每當閑下來,董蘊都會主動幫著劉奕做些事情。
至於劉整,早都跟藍軒、鄭烈鄭磊、董蘊幾人廝混的熟了,除了晚間回到城裏的棗陽軍留守處睡覺,每日裏幾人都要混在一處,打打鬧鬧的。
旁邊一桌也是有人了,頭戴東坡巾、一身青絲綾羅的鄭屠腆胸迭肚地坐在那一桌,手中搖著一把團花折扇,甚是悠閑。
鄭屠最近的確很悠閑,自從聽從高道乾的勸告,鄭屠把日供貨量控製在四萬斤後,生肉供應已經不再那樣緊張,雖然雇傭大量人手到附近州縣鄉下收購生豬也需耗費不少費用,甚至按照高道乾的提醒,每月還要交好牙行和生肉行首這些人,讓他有些厭煩,可畢竟他現在已經再也不用風餐露宿親自去收購生豬,隻是每日上午監督家人小廝們去城裏城外上門送去那幾萬斤的生肉,再在店中等著那些人回來交上大筆的生肉錢,然後支出購買下一波生豬的錢,他一天再就沒什麼事情可做。其實,這整個過程裏,鄭屠隻要督促著賬房把賬目計算清楚就好。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讓鄭屠很安心,按照“心學”的說法,心安則靜,這也是鄭屠悠閑的一個原因。這就是高道乾提出來,要鄭屠自建生豬飼養場的事情,如今他已經建起了五處飼養場,每處都有近千頭,等這些生豬逐漸長成,他的生肉生意就更會做得順風順水。
鄭屠很感激高道乾,不僅僅是高道乾給他出了這許多賺錢的法子,還有他沒有多少本錢,一下子鋪開這麼大的生意,他原本是支應不起來的,錢就是個最大問題。還是高道乾從書局盈利中拿出大筆錢財借他使用,這才有了今日的光景,他粗算下來,現在每月淨利要接近兩萬貫,若是他自己飼養的生豬出欄,盈利還要好很多。
鄭屠外表粗豪,其實內心很是細膩,這些事情他不會隻是簡單滴感激就罷了,他有些想法,今日就想說出來。
因為最近這幾個月,每日間高道乾和藍老頭、鄭屠他們幾個在這個時候都要在這裏吃飯,廚房裏的食料是早都備下的,今天依舊如此,幾人剛坐下一小會,幾個小廝就端著熱騰騰的菜肴上來擺桌,兩桌都是一樣,都是四菜一湯,每兩日一換菜式,最初的目的也隻是給高道乾品嚐菜式做的好壞,以便廚房裏的廚師或者說是高道乾的學生們做出改進,隻是後來卻被藍軒走漏了風聲,這才引來鄭屠父子和董蘊,好在那些試做的菜肴味道越來越好,又有這些蹭飯的人在,這些東西也浪費不了。
每日的菜式隻是四菜一湯,今日也不例外,四道菜分別是宮保雞丁、爆炒菘菜、烤鴨、醋溜綠豆芽,那道湯是羊肉煲山藥。平素這些菜式是每兩天一換,有時也可能是四五天,這主要看廚師是否掌握了高道乾指出的製作要點。比如今天這頭兩道菜,就做了三天了,這兩道菜都是最講究火候的。還有,這個時候沒有辣椒,辣味都是用茱萸替代,高道乾前世隻是知道這茱萸,卻沒見過,更沒吃過,他做的川菜裏都是使用茱萸的,他也是要品嚐這茱萸代替辣椒的效果。
今日高道乾他們這一桌有些不同,比藍軒、劉整幾人那一桌多了一道清燉黿魚湯,聽說這清燉黿魚湯有諸般好處,鄭屠頓時來了興致,連著喝了兩小碗還要再盛,眼見著那湯就要見底,巧兒姐眼疾手快,搶著給高道乾和藍老頭各盛了一碗,及至鄭屠再次盛過後,那砂鍋裏就再也見不到那乳白色的濃湯,隻剩下黿魚殼下的黿魚肉和幾塊火腿、香菇以及蔥絲,巧兒姐卻是一碗湯都沒喝到。
高道乾用筷子夾過黿魚殼放到巧兒姐麵前的盤中,指著殼邊那一圈軟肉“巧兒姐,這黿魚殼邊的軟肉俗稱裙邊,乃是這黿魚身上滋味最鮮美的,不僅好吃,還有滋陰養顏的好處,這裙邊就歸你了。”
女子不論年齡大小,對於養顏都有天生的熱衷,聽了此話,又是高道乾夾過來,巧兒姐還在怨恨鄭屠喝沒了湯的心思頓時化為烏有,小心地吃著那裙邊,臉上也漾起燦爛甜美的笑意。
鄭屠也有些不好意思,“嗬嗬”笑道:“好湯,隻是今日卻喝得不暢快,明日裏巧兒姐再做上幾鍋才好。”
這清燉黿魚湯,是巧兒姐費了好大功夫才做成的,原本是想著要給高道乾來喝,隻是高道乾說了那許多好處,巧兒姐不好意識不給藍老頭喝,這才便宜了鄭屠,聽鄭屠說還要再做幾鍋,不由白了鄭屠一眼,看的鄭屠不由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