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有客來訪(2 / 3)

高道乾把自己的想法和劉奕講了,劉奕有過親身經曆,自然大為讚成,兩人商量一番,高道乾回房給錢塘縣做孔目的藍老頭族侄藍立寫信,說明聞知泉州災民將至,他欲做賑濟災民之事,請藍立代為在錢塘縣報備,喊來在前院武學裏的藍軒,要藍軒代為送達。然後,高道乾又給董歆寫了一張便條,要董歆在後日出版的《大宋文萃》頭版刊載號召臨安大戶商家做賑災的文告。寫好後,喊來一個小廝,叮囑幾句,那小廝拿著便條自去城裏找董歆。

劉奕也沒閑著,召集家中小廝,安排人手去關市上多買糧米,也有人去眾安橋西舊市上搜集舊衣物、被褥等等。

忙完這一切,高道乾和劉奕一家匆匆吃過朝食,休息一會就起身去前院的武學。武學正式開辦後,高道乾每日上午都會在武學裏給他的學生們授課。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複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嚐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武學堂的一間教室裏,高道乾站在前麵講台後,正在給二十幾個十六七歲的武學生們在講授《孫子兵法.勢篇》。

武學堂不僅傳授武藝,還要教授兵法和經史,隻不過,在朝廷的武學裏,外舍和中舍生是不教授兵法的,隻有經考核進入上舍的學生才有資格學習兵法。隻是在高道乾的武學裏卻不是這樣,他的學堂裏,文事上要分五個層級,有啟蒙,然後是按照以往學習的程度再分做三級,這些都是以讀書識字、學習經史的課業,唯有第五級,才開始傳授兵法,而且不分差別,所有人到了這個階級,都要學習兵法。

那些經史課業,高道乾自是不敢去獻醜,這些人都是史宅之幫著請來的先生們教授。這個史宅之很有辦法,甚至還從武學裏給他請來了一位年近五十的教授來教這些學生兵法的,隻是聽了幾堂課後,高道乾感覺這個老教授教的很是古板,基本上就是讓學生們熟讀,然後他再講解字義就完事,深入展開則完全沒有,旁征博引那就更不用說了,對兵法的理解都是靠學生們自己理解。無奈之下,高道乾隻好辭了這教授,由他自己親自講授兵法。

能達到這第五級的,學堂裏現在隻有包括藍軒、董蘊、鄭家兄弟在內的二十來個年齡大的,這些人差不多都是縣學、府學裏學習過的,或者是正在學習的。說是年齡大,其實他們最大的也就十八,多數都是十六七大小。

不過,有一個人是例外,那就是在曹婆肉餅鋪裏和高道乾發生過衝突的那個霸道少年劉整。

那次在曹婆肉餅鋪和李同分手後,高道乾並沒有主動去李同的棗陽軍留守處,倒是李同領著劉整一路找到家中來還那兩貫錢,不想這劉整一見到高道乾帶著這一大群少年在習武,頓時來了精神,每日裏都流連在此,高道乾對這劉整也很有好感,同李同商議後,把李同從棗陽軍帶出來的幾個遺孤,連這劉整一同都收到武學裏。這些時日,劉整見識過高道乾的拳腳兵刃,對高道乾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高道乾也是盡心教授,倒是成了高道乾的得意門生。讓高道乾沒想到的是,這劉整也是讀過書的,高道乾也就讓他跟了這個班級學習兵法。

最近一個多月,高道乾每日在上午來這裏講解一個時辰的兵法,然後再到北跨院演武場教授他帶的課程的學生武藝。

高道乾的授課方法也沒什麼出奇之處,課堂上,先是這些學生要集體誦讀當天所學文章,然後由高道乾逐字逐句講解字意,再然後才是高道乾將文章全文展開說講,許多時候,高道乾還要旁征博引講解戰例,今天高道乾講解的就是《孫子兵法.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