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咱不賣報 咱賣散紙(2 / 2)

高道乾的話又讓董歆吃了一驚:“大郎,這小報萬一被人告發,可是要吃官司。再說,這小報一日也賣不出幾份,雇人抄寫也就罷了,用這活字印刷。。。。。。”

董歆後半句沒說出來,不過高道乾猜得出董歆的後半句話,應該就是殺雞用牛刀的意思。

其實,今天在禦街上高道乾就見過兜售小報的販子,高道乾也並沒見有人管,問過董歆才知道,雖然朝廷禁止小報,可官府並不嚴管,隻要沒人告發,都是視而不見,甚至高道乾就見到有差役在買那小報,每份五文,隻有一張,版麵也隻是後世四張四開打印紙那麼大的單麵書寫。

高道乾笑著搖頭:“董大哥放心,咱這小報隻刊載詩詞、文章,百工技藝,還有平話,和刊載野文秘史、甚至憑空杜撰的尋常小報絕不相同,再有就是咱們這報紙不叫小報,咱改個名字。”

高道乾想了想說道:“咱這小報,要定期出售,每隔三日出版一期,要擴大版麵,每份要大開張雙麵印刷,初期八個版麵,也就是兩個大開張,中間不裝訂,是分散的,所以嘛,咱們就把它叫做散紙。”

接著高道乾又把版麵設計的設想,一一告訴董歆。

按照高道乾的設想,報頭就叫“大宋文萃”,他自任主編,頭幾期都有他來書寫文章,編輯每版內容,日後再逐漸交給董歆負責。

八個版麵分別是名篇鑒賞,刊載曆代名篇佳作,當然也包括本朝優秀詩詞文章,不過本朝的都要是作者已故去的,隻設一個版麵;今人佳作,專司刊載今世名篇,詩詞、散文都可,也是隻有一個版麵;坐而論道,專司刊載學術文章,設三個版麵;百工技藝,則是刊載曆代各行先進技藝,設一個版麵;平話連載,內容就不消說了,自是後世那樣小說連載的樣式,設兩個版麵;

頭幾期要刊上約稿說明,作者投稿一旦被選中刊載要給稿酬,詩詞一首五百文到一貫,散文和經學文章還有平話,每千字是五百文至一貫,名人佳作可酌情增高。至於百工技藝,隻要確是對當今百工技藝有所提高發展的,都要給予重獎,獎金數額二十貫至一百貫,甚至重大發明還可更高。

高道乾所說,董歆初時還有些疑惑,待到高道乾逐一解說後,董歆不由大喜,這樣的小報,不對,應該叫散紙刊載的文章典籍隻要挑選得當,一經發行必然會大受歡迎。

隻是要給稿酬,這讓董歆還有些糊塗。

在大宋,甚至在曆朝曆代,想要刊印書籍,刊印者都要自掏腰包委托書局書齋來做,售賣還要再給書局書齋抽頭,到了高道乾這裏怎還要給對方錢財。如此一來,這售賣散紙所得,豈不都要給了別人?

更何況,這散紙刊載哪個人的詩詞文章,那是給對方揚名的好事情,怎還要給他錢財?

更讓董歆不解的是,這百工技藝創新、改進、發明,又跟他們辦這書局有何關係?為什麼還要自掏腰包給這些毫不相幹的事情出錢?

對於董歆的疑惑,高道乾想要解說清楚,可想了一會又覺得一時無法說清,想要告訴董歆他日後還要刊登廣告,也是覺得如此一樣和董歆說不清楚,無奈隻好作罷,隻是告訴董歆,先按著他所說的準備一應事務。最主要的,就是要董歆把自家書局庫房裏瘦金體刻的雕版都取出來,再去其它書局收購廢版或者棄置不用的雕版,字體也是隻要瘦金體的。然後要把這些帶字的雕版刻成散字,在一個個磨光交給他。

交代完這一切,又給了董歆二百貫,就由董歆全權辦理一應事務。

看著董歆還有些疑慮,高道乾隻好詢問,董歆吞吞吐吐半晌,高道乾才聽明白,原來是董歆還是擔心高道乾設置這許多版麵文章是否足夠精彩。

高道乾也不多說,隻是從懷裏掏出他寫的《三國演義》書稿遞給董歆。

董歆得知是高道乾所寫,立刻認真觀看起來,隻是不看則罷,這一看頓時讓董歆連聲讚歎不已,以至於翻來覆去連看幾遍仍然愛不釋手。直到高道乾告訴他還要采買一百斤黑鉛和五十斤白錫,董歆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