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情況,不能隻看開頭,還應該看到結尾。
劉輝是晚報記者,這天去大山深處的山背村采訪,走到半山坡時,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放羊少年,正坐在草地上入神地看一本書,他身旁,一群山羊在悠閑地吃草。
劉輝心中不禁一動:今天既不是周末又不是節假日,這個年齡的孩子,照理現在應該在學校上課,他怎麼會在這裏放羊?他邊想邊走了過去,一瞧,少年手裏拿的是一本語文課本。
劉輝摸著少年的頭,關切地問:“是不是家裏窮,讀不起書?”
那少年抬起頭,奇怪地看著劉輝,搖搖頭說:“我沒有讀不起書啊,我正在村裏讀小學。”
“哦!”劉輝點點頭,“原來是學校放假。”
可誰知少年卻又搖了搖頭,說:“沒有放假,同學們都在上課哩!”
劉輝一聽納悶了,疑惑地問:“那你怎麼不去上學,倒在這裏放起羊來?”
少年笑嘻嘻地解釋說:“我們這是輪流幫王校長放羊。嘿,今天輪到我了!”
“什麼?幫校長放羊?”劉輝吃了一驚,校長居然明目張膽地叫學生在上課時間替他去放羊?驚異和氣憤的同時,職業敏感讓劉輝意識到,這是一條不能錯過的新聞線索,他決定去學校看看。
劉輝走進村小學的時候,正趕上課間休息,他看到一個老師模樣的人正走出教室,便上去招呼說:“老師,我路過這裏口渴得很,想找點水喝。”那老師特別熱情,馬上就去提了個水瓶來,又招呼旁邊一個學生去拿茶碗。
趁這個機會,劉輝抬起頭來,四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學校。說是學校,其實也就是幾間破教室,而且一眼望去,教室裏那些課桌椅更破舊。劉輝心說:也難怪,碰上這麼個校長,學校還怎麼搞得好?
那老師見劉輝這麼瞧著,不好意思地朝他笑笑,臉上的神情顯得有些無奈。
正在這時候,去拿碗的學生跑回來了:“王校長,給。”
啊?他就是王校長?劉輝一聽學生喊“王校長”,心裏暗自慶幸自己剛才沒有暴露身份,於是就邊喝水邊故意和王校長聊自己的一路見聞,自然把話題引到了半山坡上的羊兒。
誰知王校長一聽劉輝提到那些羊兒,竟然掩不住滿臉喜色,說:“那些羊兒長得不錯吧?不瞞你說,那地方的草特肥,我特地讓孩子們把羊兒趕到那裏去放,嘿嘿!就希望來年賣個好價錢哪!”
劉輝真沒想到這個王校長居然還能講出這樣的話來,那沾沾自喜的神情簡直讓人受不了。不過,劉輝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假意又和王校長聊了一會,才離開學校。
回報社以後,劉輝連夜趕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校長的羊學生放。他把文章往總編桌上一放,就又忙著去做縣教育係統先進教師表彰大會的采訪準備了。
三天之後,劉輝準時趕到表彰大會會場。他故意沒有和主辦人員打招呼,而是坐在台下,他覺得這樣挺好,想找人聊聊什麼的,挺方便。
很快,會議就正式開始了。程序基本上是老一套,領導講話、代表發言……毫無新意可言,劉輝甚至覺得,這樣的會議,就是不到現場采訪,也能寫出漂亮的報道來。
可誰知,緊接著的頒獎儀式開始,當劉輝看到那些先進教師被一一請上台的時候,他卻驚得嘴都合不攏了。為啥?他看到台上站著的一排先進教師中,居然也有山背村小學那個叫學生替他放羊的王校長!正手捧著錦旗,對著閃光燈咧嘴笑哩!
劉輝不由怒火滿腔,恨不能立刻上去把王校長給揪下來。這樣的校長也上台領獎,這不是蒙人嗎?
可劉輝忍住了。他想了想,果斷地走到主席台前,向工作人員亮出自己的記者證,說:“我想采訪一下台上這位山背村的王校長,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