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夜鑼鼓響(1 / 2)

善裏經常混有惡,極端的善會變惡,而極端的惡變不成任何善。

清朝年間,有個名叫溫怡然的富家子弟,他不愛讀書,隻喜歡遊山玩水。

有一次,他來到了四川峨眉山,在萬佛頂的一個寺廟裏,與方丈見了禮,捐了香火錢,便在廟裏住了下來,打算好好地在這裏遊玩幾天,領略一番峨眉山的美景。

晚上,溫怡然覺得很疲勞,用完晚飯後就早早上床了。時至半夜,一陣陣鑼鼓聲將他驚醒,他側耳一聽,聲音是從後山傳來的,時緩時急,很有節奏,好像是在唱一台戲。但奇怪的是,隻聽到鑼鼓響,卻不聞唱腔聲。溫怡然深感疑惑:這半夜三更的,山頂上怎麼還有人唱戲呢?

鑼鼓聲吵得他心煩意亂,足足鬧了大半個時辰才停止。

第二天早上,溫怡然見到方丈後,便提起了昨夜聽到鑼鼓響的事,問方丈,是否廟後住有唱戲的。方丈搖搖頭,說:“不,這鑼鼓每夜必響,已有一個多月了,我們曾經派人到後山去看過,但是人一去,鑼鼓聲就停,也見不到半個人影。這一來,人們紛紛謠傳廟後鬧鬼,許多人都嚇得不敢來了,原本這廟裏香火極盛,現在卻變得冷冷清清的了。唉!”

溫怡然聽方丈這麼一講,笑笑說:“啊,原來是鬼和菩薩唱對台戲呀!不是說佛法無邊嗎,你為啥不作法把鬼捉住或趕走呢?”方丈說:“施主見笑了,老衲隻懂念經修行,哪會驅鬼呀!”

和尚怕鬼,溫怡然卻不信這一套,倒要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晚上,當鑼鼓聲又響起時,他帶上小童出了廟門。他們不從正麵走,而是繞道從山的側麵攀登而上,悄悄靠近鑼鼓響的地方,在一塊大石頭後邊隱住身子,探頭一看,這才真相大白。

哪裏有什麼鬼?原來在一塊平地上坐著四隻猴子,正在起勁地敲鑼打鼓,四周圍坐著大大小小許多猴子在觀看,當中一隻大猴子在認真表演,隻見它跟隨鑼鼓點子,邁著方步,用手在臉上一抹,現出一張紅紅的齜牙咧嘴的臉,又一抹,變成了一張淺藍色文質彬彬的臉,再一抹,又成了凶相畢露的黑臉。

這天,月色明亮,看得格外清楚。溫怡然知道這是川劇中聞名遐邇的絕活——變臉,可奇怪的是,一隻猴子怎麼能表演得這麼好?他正在想著,隻聽“啊”的一聲,膽小的小童被眼前的景象嚇得暈倒在地。這自然驚動了猴群,眨眼間逃得無影無蹤。

這一發現,使溫怡然非常高興,他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不惜代價,活捉猴子。第二天,他從山下請來了一些獵人,群策群力,在後山那塊平地上設下了圈套,單等猴子來鑽。可是猴子也很鬼,一連八個晚上不出來,鑼鼓也不響。直到第九天深夜,猴子終於耐不住寂寞,又集中在後山那塊平地上,敲起鼓打起鑼,演開了變臉戲。溫怡然聞聲喜出望外,立即悄悄地靠了上去,按下機關,大網從天而落,把敲鑼打鼓和表演變臉的猴子全都罩在了網裏。

溫怡然捉到這五隻猴子,如獲至寶,連遊山玩水的興趣也沒有了,一天到晚不是精心喂養猴子,就是訓練它們敲鑼打鼓演節目。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溫怡然便聯係劇院登台演出。想不到他這一招居然大受人們的歡迎,場場爆滿。溫怡然於是就帶了猴子,從集鎮演到縣城,又從縣城演到大城市,演到哪裏,轟動到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