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人生的意義(1 / 2)

在這本書的開頭,我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即便如此,在本書的最後一章,我還是得勉強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說一下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呢?什麼知識是真實可信的呢?

對於客觀經驗領域,也就是對於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最好的研究方法是“基於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可證偽的理論”。說白了,就是科學。作為現代人,拒斥科學方法和科學成果是不可能的。

對於“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的問題,這裏沒有標準答案,願意相信什麼都可以。可以相信不可知論、相信先天認識形式,也可以像中國的一些哲學家那樣,相信真理不能說,是主觀的、非理性的,隻能靠領悟,還可以相信世界是一場大夢,或者相信宗教信條。

也可以這麼說:世界的本質就是我的信念。我相信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該怎麼回答呢?

這也是一個信仰問題。

有人說,這本書一開始說我們學哲學是想追問人生意義,結果寫到最後,還是說不知道,還要我們自己尋找——合著寫了一本書最後還是沒有固定答案啊!

可是,你不覺得沒有固定答案的世界才更美好嗎?

假如我們找到答案了,說,人生意義就是“為了人類共同的幸福而奮鬥”,那整天吃著薯片看美劇混日子的人們,豈不是要因此背上負罪感嗎?可是憑什麼啊,人家招你們惹你們啦?

假如我們說,人生意義就是“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呢?那為了子女受了一輩子苦的長輩們,他們的犧牲到底是毫無意義的呢,還是該算成為了滿足他們私欲的“活該”呢?

一個“人生意義”隻有唯一答案的世界,是不是很可怕呢?

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本源啊。

那麼,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逼迫自己直麵死亡。

我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找一個目標,就是在問:“我為什麼活著?”

這也就等於在問:“我為什麼不立刻自殺?”

加繆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維克多?弗蘭克是一名奧地利猶太人。二戰的時候他被關進納粹集中營,經曆了地獄般的磨難後僥幸逃生。戰後他成了一名心理學家。他在治療的時候常問病人:“你為什麼不自殺?”因為借助病人的回答,他可以“為一個傷心的人編織出意義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