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善惡之人,各以類聚。
——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一般好人和壞人,總是同類聚集在一起。
勿以惡小不去,善小不為。
——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張玄素傳》
不要因為小的壞事就不除掉它,也不要因為小的好事而不去做。
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
——宋·歐陽修《祭丁學士文》
善與惡是不同的,就像火與水不能互相包容一樣。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楊萬裏《庸言》
人做好事,百件不算多;人做壞事,一件就不夠了。
好德樂善而無求。
——宋·王安石《吳學士轉官》
崇尚美德,樂於行善,而沒有過分的要求。
乃知輕重不在彼,要知美惡猶吾身。
——宋·王安石《眾人》
自己地位是高是低不在於別人的評價,而在於自身的美惡。
高功後毀易,德薄人存難。
——宋·王安石《寓言》
建立了大的功勞後容易遭至誹謗,品德低劣的人在世上難有立身之地。
天地之間皆有對,有陰則有陽,有善則有惡。
——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存在的,有陰就有陽,有善就有惡。
讒言巧,佞言甘。
——宋·林逋《省心錄》
讒言都很巧妙,奸佞之言都很甜蜜。
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人喜與之親,不幸而同利害,必巧為中傷。
——宋·林逋《省心錄》
猛虎能吃人,如果不幸遇到它,一定要飛快地逃避;小人能阿諛奉承人,人們都喜歡跟他親近,但如不幸同他發生利害衝突,必遭到他巧妙的中傷陷害。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宋·林逋《省心錄》
說人家的短處不能叫直爽,幫助人家幹壞事不能稱作道義。
以言傷人者利於刀斧,以術害人者毒於虎狼。
——宋·林逋《省心錄》
用蜚語傷害人比刀斧還要鋒利,用陰險手段毒害人比虎狼還要凶惡。
小人詐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悅之者眾;君子誠而拙,似迂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宋·林逋《省心錄》
品德低下的人奸詐而機巧,看不清真麵目,所以能討人喜歡;品德高尚的人誠實而笨拙,似乎迂腐守舊,其實為人耿直,所以能理解他的人就少。
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宋·林逋《省心錄》
放棄好事不去做,可以說是自己毀壞自己。
為善如負重登山,誌雖已確,而力猶恐不及;為惡如乘駿馬走坡,雖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製。
——宋·林逋《省心錄》
做好事就像背著重東西爬山,誌向雖然堅定不移,而力量猶恐達不到;做壞事就像乘良馬跑下坡路,雖然不用鞭子趕,而腳步還是止不住。
君子好譽,小人好毀;君子好與,小人好求。
——宋·邵雍《君子吟》
君子喜歡讚譽他人,小人喜歡詆毀他人;君子喜歡給予他人,小人喜歡向他人索取。
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堂堂八尺身軀的男子漢,不要聽三寸之舌的讒言。這些人舌上有利劍,殺人不見血。
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行一日好事。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在世上隻要活一天,就做一天好人;即使隻做一天的官,就做一天好事。
善無不學,故悉有眾善;惡無不勸,故不棄一人於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