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憫誠寺裏憫誠心空空念念便是真
就在雯若一家去幽芝草堂的當日,家中轉幸事發生。蘭兒本是由雯善在回燕堂的後院懷抱玩耍,卻不曾想貿易上的沈源前來談事。雯善就把蘭兒隨意放在了花園的石階上,想著就到回燕堂應付一下,一小會兒就回來。誰知石階旁就有一口古井。此時的蘭兒雖幼小,但生性好動,已會爬會動,不留神的功夫,爬到了古井邊。在井口旁逗留了一小會兒,因為不懂得危險,就接著向前爬。巧幸,雯善處理完議事趕過來,眼看著蘭兒就在井口邊,接著他也箭步衝向前去,誰知蘭兒沒掉進去,雯善卻噗通一聲掉進了古井裏。
令人慶幸的是,他們都沒有受傷。同時,雯善在井底發現了一株碩大的人參。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古井深處一莖參,
朝夕相處勁難尋。
孩童嬉戲成天意,
降得朱顏換福臨。
雯若三口回至家中,打開幽芝草堂教書先生留下的書信,一看究竟。原來他指的隱世高人,就是憫城寺的老和尚空念大師。說起也有一麵之緣,當年給雅荑手鏈“聲若素之雅,長若蘭草荑”的桃核,就是緣自他手。
再細細追究,空念大師與幽芝先生,出自同一師門。紛紛出自赤霞峰之山頂的寒蟬寺。在寺院受教二十餘載,修行圓滿,後出山行善。其實,在空念大師在剛下山時,正當壯年,風華並茂,原本所學的就是醫術之學,並與佛道無關。隻因一絲纏綿的紅顏故事,讓他剃度成家。從此,隱姓埋名,修心經佛。
旦日,雯若虔誠的來到憫誠寺,在見空念大師。已是目無喜怒哀樂之情,臉上飽經風霜洗禮。一串佛珠在手,轉盡世間炎涼世態。木魚經書為伴,笑看世間繁華煙巷。生來我幸,死來我命。淡茶品鑒興衰事,一書在手觀頤年。半世,太長;哀樂,看透。一炬蠟息燈灰滅,空念藏僧生死心。
空念大師得知來者意圖,不免心地淒淒。回想已是三十年未再行醫了。如今,不能見死不救,於是打破了三十年前的誓言。隨著雯若,前去給荑兒看病。
隻見,幾十根銀針刺入雅荑的各個要穴,活生生的荑兒像一個死刺蝟,任由銀針在穴道裏旋轉拿捏。加之,雯善從古井裏采的人參熬製的補食湯。幾個療程過後,雅荑的僻病已漸漸根除。雯若和若芝也高興地臉上開顏。
雯若答謝空念大師,卻遭拒絕。又去答謝幽芝先生。從這位師弟身上得知,空念大師的一些前塵往事。
原來,空念的真名叫千裏溪,一日在行醫時,忽遇大雨,在碧溪亭遇見了一位叫婷婷的姑娘,不禁兩人一見鍾情。婷婷是個歌女,整日琵琶曲繚繞江口。不覺紅顏被北江渡口的渡主陸登元看上,利用奸詐手下,將婷婷騙上歌台。又故意將歌台放火,來了個英雄救美,以取悅紅顏。值此一來二去。加之此時,正直戰亂瘟疫肆虐的時期,千裏溪忙於求百姓於水火,也就忽視了這段感情。婷婷因日夜在陸登元的糖衣炮彈下,終有一日放棄了貞身,自以為這才是一身相許的男人。之後的日子,依舊歌舞相許,燈紅酒綠。誰知陸登元依恃家業渡口,貿易金錢不缺,便另取新歡。婷婷得知真相和其為人以後,彈完最後一曲琵琶怨,縱身跳進了秋水江裏,而後被江水順流衝至江下。正巧被千裏溪救起。再次醒來時,已是瘋瘋癲癲,神誌不清,唯獨不肯放下她手中的琵琶。整日整夜的彈奏她那曲琵琶怨。千裏溪自恨,救人無數,唯獨救不了這心愛的女子——忽聰明時糊塗的女子。於是,苦研醫書。與她相處、照料她的這些日子,卻也是快樂的。每天還可以聽到她的曲子。隨著日子的漸漸過去,他以為這就可以平息了。一日,千裏溪忽然頓悟出《醫術奇談》上,治療瘋病的藥方。於是,急忙上山采藥。就在他帶著草藥回家時,卻發現婷婷不知何因撞死在了門柱上,懷裏還抱著她心愛的琵琶。千裏溪淚恨交織,為什麼不早想出藥方?為何救得了天下人,卻救不了一個心愛的女子?於是,幾十年後,就成了現在的空念大師!
夢裏多少花落花,
淚裏多少竟愁刹。
琵琶不見琵琶女,
在此相望隔天涯。
一曲老禪紅塵煞,
半壁經書境天涯。
心經字經佛祖經,
空念念空鏡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