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是新中國誕生後一位最有權威的婦產科專家。在20世紀的第一年,出生在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這位普通中國市民家庭的弱女子,靠著勤奮努力,登上了事業的巔峰。為祖國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她是一位醫生,醫生的天職就是為人民的健康服務。她常常提醒青年們,特別是女青年們,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這一點也是她事業成功不可缺少的一個條件。時刻注意鍛煉身體,這是林巧稚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林巧稚從小就喜歡運動,打球、滑冰、遊泳、徒步旅行、野外宿營、登山,各種各樣的運動她都參加。這些運動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還磨煉了意誌。她中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健康的身體,考上了北京協和醫學院。

協和,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辦的醫學院,學生畢業以後得到的是美國醫學博士的學位。每年招生不超過30名,條件相當苛刻,8年大學,分為3年預科,5年本科,每一年,都可能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健康不佳而被淘汰。

林巧稚入學以後,除了認真刻苦學習外,仍然堅持鍛煉身體。尤其是到了冬天,她經常圍著學院大樓跑步鍛煉,別人看見了都說協和醫院出了一個“瘋姑娘”,沒事圍著醫院跑。但林巧稚不管這些,依然是堅持天天鍛煉跑步。8年以後,她順利地通過了道道關卡,達到了她心中定的高標準,成了最優秀的學生。並獲得了學院頒發的一年一次的“文海”獎學金,林巧稚是獲得這份榮譽的第一個女生。

林巧稚畢業後留在協和醫院做婦產科醫生,經常為病人做手術。為了練手術縫合時手指靈活的功夫。她讀書讀疲倦了,就開始做針線,縫荷包,縫得精美纖巧,玲瓏別致。她的抽屜裏放滿了大大小小的荷包。她說:“沒有這樣千針萬線做活的基礎,我做手術縫合時,手指絕沒有那麼靈活。”

林巧稚到了花甲之年,過生日那天,她的侄女、侄孫女要在家裏為她祝壽,可她卻提出要去登香山。她的侄女怕她年歲大,出問題,就百般勸她不必冒那個險。而林巧稚安慰她們說不要怕,結果60歲的老人比年輕人還搶先登上了頂峰。

由於林巧稚幾十年都注意鍛煉身體,一直是不辭辛苦地勤懇工作。在近八十高齡時,還以充沛的精力,主動承擔繁重的工作。編書、審稿、會診、開會、接待客人。她的工作任務令年富力強的中年人都感到難以勝任。別人勸她不要太勞累了,她說:“我是一刻鍾也閑不住的。閑下來就會感到孤獨、寂寞。上帝如讓我的生命還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存在的場所就是病房,我存在的價值就是醫治病人,我的伴侶就是床頭那部電話,對外交換的信息便是了解病情和提出治療方案。”林巧稚就是這樣為了人民的健康,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