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向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1945年9月2日的東京受降儀式在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美國駐日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發表講話:“今天,槍炮沉沒了,一場大悲劇結束了。一個偉大的勝利贏得了。天空不再降臨死亡,海洋隻用於貿易交往,人們在陽光下可以到處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寧和平,神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們體驗了失敗的痛苦和勝利的喜悅,從中領悟到決不能走回頭路。我們必須前進,在和平中維護在戰爭中贏得的東西……”雖然一場浩劫終告結束,但是情報戰卻立即在昔日的戰友之間激烈展開。哪怕是在並肩戰鬥的歲月中,各個盟國之間也沒有忘記對朋友進行挖牆腳搞滲透的“國際慣例”,哪怕是在親密如英美之間也是如此。
無盡的未來向我們迎麵而來,情報戰將無休止地繼續下去。在這本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還是以一位傳奇間諜的經曆來做一小小的總結吧。1962年2月10日,蘇聯在連接西柏林和波茨坦的格利尼克大橋上用被蘇聯擊落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駕駛員鮑爾斯,將克格勃上校魯道夫·阿貝爾交換了回來。阿貝爾的真名是威廉姆—費舍爾,他在1939年潛入被德軍占領的波蘭,把自己打扮成狂熱崇拜納粹主義的德國僑民,成功地加入德軍與納粹黨,不久又進入了德國軍事情報局。在與納粹分子的戰鬥中他經受住了考驗,曾竊取希姆萊的代表同杜勒斯在瑞士的密談內容。當戰爭結束後費舍爾卻沒有休息,迎接他的是新的戰場和新的戰爭。1948年費舍爾潛入美國,到了1950年他已經在紐約建立了蘇聯間諜組織的秘密指揮部。1957年,阿貝爾的助手海赫倫出賣了他,才結束了這位傳奇人物的臥底生涯。他是幸運的,因為蘇聯沒有像對待佐爾格一般對待他。他的生平是對間諜這門職業的絕佳注釋,就這樣潛伏——活動——終有一天被抓或功成身退,還有很多間諜要在異國他鄉孤獨地守候一生,等待那永遠也不會來的回家命令,這就是間諜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