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A是美國海軍雙座全天候重型艦載攻擊機,機上裝備有先進的自動化導航、火控係統和多功能截擊雷達,它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發明者出於帝國主義本性,恬不知恥地給它起一個別名——“入侵者”。然而,大凡入侵者都不會有好下場。1967年8月21日,美帝的2架“入侵者”——A-6A,被我航空兵第18師飛行員一舉擊落。

自從1964年美國悍然空襲越南北方以後,中國西南邊境便蒙上了戰爭的陰影。美軍除對越南北方連續轟炸外,還經常出動戰鬥機侵入我國領空,進行挑釁。

那時,我駐邊境地區的部隊全部進入戰備狀態,日日夜夜嚴密注視著美軍動向,以對付其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

1967年8月21日13點左右,美海軍A-6A型攻擊機2架,從隘店附近侵入我國境內。我前沿雷達昂首挺胸,不停地旋轉,敵情通報連續不斷地傳向某師指揮所。指揮員望望天空那使陽光時隱時現的雲層,考慮到敵機有施放電子幹擾的可能,當機立斷:引導雷達提前開機!

航空兵第18師1大隊殲-6以4機編隊起飛截敵。他們是:帶隊長機、大隊長康振生,2號機、飛行員韓瑞階,3號機、副中隊長陳豐霞,4號機、飛行員肖宋玲。

邊境作戰,首要的是要防止敵機“撈一把”後,越境逃跑。為此,指揮所下令:配係在這一地帶的高射炮火,不得對空射擊,以使我機免除被誤傷的後顧之憂,能夠在一分半鍾內迅速到達戰區,並大膽迂回到敵機外側作戰,關門“打狗”。

到達戰區後,我機在雲下,敵機在雲上。

“敵機高度5000米,在雲上飛行。”無線電裏傳來了地麵指揮所的敵情通報。帶隊長機果斷地命令機群打開加力,穿雲上升。

穿出雲層,他們發現敵機就在右前方6公裏處。

編隊立即來了個猛虎撲食,但狡猾的敵人卻鑽到雲層裏去了。敵機穿雲,我機也穿雲!在兩層雲的夾縫中,我機再次發現了目標。我4機迅速猛撲上去,敵機倉促下滑逃到雲下。眼明手快的2號機韓瑞階,關加力,收油門,趕快向敵機逼近。這時,在韓瑞階前麵,敵長機在內側,敵僚機在外側,敵長機離他近,按理應先打長機。但小韓一斟酌,如果先打敵長機,僚機就有可能溜掉。為了爭取全勝,韓瑞階決定舍近就遠,繞到敵僚機外側,來了個“關門打狗”!

他從敵機尾部抵達到相距600米的距離上,突然開炮射擊。但第一次沒有命中。敵僚機一驚,慌忙作了左右機動。這時韓瑞階已距敵機550米。第二次開炮,由於敵機仍在機動,還是沒有打中。由於殲-6時速大,距離又近,韓瑞階反而“嗖”地一聲,從敵機上方衝到了敵機前麵,情況對韓瑞階十分不利。但是,驚人的奇跡發生了!第一次投入戰鬥的年輕飛行員韓瑞階,遇險不慌,機智果斷地作了恰當的處置:隻見他立即以8.2個載荷做了一個急躍升反轉下滑動作,竟然又轉到敵機尾後,緊緊地咬住了敵機。這次韓瑞階穩穩地把住機頭,待抵近距敵機200米時,才按動炮鈕,“咚咚咚”的炮聲從200米一直打到120米,一口氣打出80多發炮彈。

敵機中彈起火,淩空爆炸,敵飛行員跳傘了。

就在韓瑞階攻擊僚機的同時,3號機副中隊長陳豐霞,也緊緊地咬住了敵長機,用大速度差迅速抵近。敵長機慌忙下滑,妄圖繞山溝逃跑。

這一帶的峰巒峽穀重重疊疊,周圍大山的標高都大於800米。陳豐霞知道,在這種地形上飛行十分危險。雖然他是第一次參加戰鬥,但卻毫不膽怯。黑壓壓的大山隔斷了他與地麵指揮所的聯絡,陳豐霞隻有一個信念:“兩軍相遇勇者勝”。追!狗東西,今天你逃到哪兒,我就追到哪兒,非把你打下來不可!

陳豐霞緊追不放。驚慌失措的敵人想靠小角度蛇形機動擺脫,陳豐霞在群峰疊障中不顧撞山的危險,兩眼緊緊盯住敵機,謹慎地控製住速度,既不衝前,也不丟失目標。他從5000米一直追到800米高度。跟了一段後,他覺得這樣跟蹤不能迅速抵近敵機,也不好射擊。於是,他改變了攻擊方法,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追趕距離上。在抵近到700米時,他開始作反機動的精確瞄準。追到500米時,他摸準敵機左右蛇行規律,計算了提前量,待敵機再次從右向左轉彎時,放出了提前量,向敵機飛行路線的左前方射出一排炮彈。敵機如飛蛾撲火,在十萬大山的群峰峽穀中發出一陣震天的轟響,淩空開花!此時是13時13分05秒。

機上4名飛行人員跳傘逃命,其中3人摔死,美海軍上尉領航員羅伯特·J·弗林當了俘虜。從此,越南戰場又少了美國兩架“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