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駐遠東空海軍對南朝鮮提供“掩護和支持”。7月初,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了朝鮮內戰。美國依仗“世界強國”之勢,長驅直入,於10月初越過三八線。炸彈撕扭著鋼軌,硝煙吞噬著橋梁,鋼鐵和烈火蹂躪著三千裏江山,美麗的清川綠水變成火海,工廠、學校、城鎮、鄉村時時濃煙滾滾,處處瓦礫、焦土。
中國人民誌願軍地麵部隊於1950年10月入朝後,從25日至12月下旬,連續發動了第一、第二次戰役,迫使敵人向南潰逃。但美帝國主義憑恃其海空軍優勢,對我地麵部隊和後方運輸線連續轟炸。短短幾天,我誌願軍的交通運輸線幾乎陷於癱瘓。美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得意地預言“戰事很快就要收場”,“我想聖誕節前都能回家團聚”。嚴重的戰場形勢,要求誌願軍空軍必須迅速開赴前線,支援誌願軍地麵部隊同美軍作戰。
當時,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空軍兵力。
到1950年10月底,連同海軍艦載機在內,共14個聯(大)隊,各型作戰飛機1100餘架。在朝鮮戰場的美國飛行員,1/3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僅有剛剛組建的2個殲擊機航空兵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各型作戰飛機不足200架;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隻有200小時,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飛行僅15小時左右,沒有實戰經驗。麥克阿瑟根本就沒有把新中國空軍放在眼裏,他傲慢地說中國“最多隻可派五六萬兵力穿過鴨綠江。他們沒有空軍。”
雙方空軍兵力相差懸殊。但敵人的強大,並沒有動搖我們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赴朝作戰的決心。
年輕的共和國之鷹——勇敢地飛向了這場曆史性戰爭的空中舞台——中國空軍第4師首先奉命出征迎敵。
這一光榮任務交給了空軍第4師10團28大隊。
這個大隊的飛行員,都是來自陸軍的年輕的優秀幹部,共產黨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英勇作戰的精神。
他們在東北老航校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學會了飛行技術。大隊長李漢是經過抗日戰爭鍛煉的老戰士,在同期駕駛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員中,又是飛行技術的佼佼者。接受任務後,全大隊群情激昂,集體上書,向黨莊嚴宣誓:“發揚我軍光榮傳統,英勇作戰,不怕犧牲,打好第一仗,以戰鬥的勝利來回答黨和人民的信任與期望!”
隆冬的安東(丹東)浪頭機場北端的山頭上,搭起了一個簡易棚子,這就是師長方子翼和幾名參謀的指揮所。裏麵隻有一部無線電台、一塊標圖板、一部電話。寒風呼嘯著刮過機場,打在臉上像針刺一樣,可指戰員們個個心裏像燃燒著一團火,隨時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次空戰。
1951年元月21日上午,美國空軍出動20架F-84戰鬥轟炸機,轟炸平壤至新安州一線的鐵路。
“砰!砰!”兩顆綠色信號彈劃破長空,大隊長李漢率6架戰鷹騰空而起,直飛戰區。
接近安州時,3號機報告:“右側發現敵機2架。”李漢一看,在清川江橋上空1000米處,果然有美空軍F-84飛機,驕橫地兜著圈子轟炸掃射。大橋周圍火光衝天,濃煙滾滾。李漢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他大吼一聲:“攻擊!”猛一推操縱杆向敵機俯衝下去。李漢等駕機突然出現,把這些自認為“中國沒有空軍”的飛賊們嚇懵了,立即四下鼠竄。李漢趁機敏捷地扭轉機頭,迅速咬住了右後方正在逃竄的兩架敵機。在距敵機400米時,他瞄準敵長機開炮,將其擊傷。敵機帶傷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