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軍護校 初露鋒芒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韶山衝上屋場一棟當地人稱作"一擔柴"式的房子裏,誕生了一代偉人毛澤東。這裏缺少四通八達的商業交流,顯得閉塞、落後,包圍在一種山野村民的文化氛圍之中,然而,這裏卻擁有極為優美的自然風光。
清光緒六年(1818年),韶山一位布衣名士周定寧作過一篇《韶山記》,寫出了一個無限風光的韶山:"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遠七澤,發嶽麓而控東台。瀠回地湧,水飛雪浪之花,九嶷天開,山橫玉枕之案。綿亙百餘裏,蜿蜒來八麵之龍。山蒼莽,際無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鳳音亭,丹鳳銜書;胭脂井,柴龍吐沫。上麓天,風雲際會,前金紫後"龍王雨露同沾,登高而咫尺星沙,轉盼而昭山羅列。皎月是長明公不老,白雲乃不速之客,頻來繪動。山常青,山麓鬆垂露,輕洗妖霧"山之前有吊水洞、鯉魚岩,魚龍變化;青山岩、文村岩,虎豹風生。太乙觀,中夜燃藜;白蓮庵,四時玉藕。韶峰庵、仙女庵,列三仙女之金像;團山寺、清溪寺,繪諸菩薩之儀容。九天韶樂,時來迭奏羅音,三邑童叟,每日瞻依仙境。果然特地乾坤,信道嶄新舊新。不仙不道,眉山盤浴風規;產樂產花,桃洞天台景象"毛澤東的童年並非是輕鬆愉快的樂章。他是在不斷的"反抗"與"鬥爭"中走過來的。用毛澤東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我們家裏,辯證的鬥爭不斷地發展著"。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是一個脾氣暴躁、自私專橫的人,他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像他一樣勤勤懇懇、精於算計,發家致富的人。他對孩子的教育經常采用訓斥與責打的方式,並且對於孩子們的飲食也很苛刻。毛澤東後來說":他是一個嚴厲的監工,看不得我閑著,如果沒有賬可記,他就叫我去幹農活。他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常常打我和我的弟弟。他一文錢也不給我們,而且給我們吃最次的飯菜。他對雇工們作了讓步,每月逢十五在他們吃飯時給雞蛋吃,可是從來不給肉吃。對於我,他既不給肉也不給蛋。"這樣,父子之間很少有感情的交流,磨擦與鬥爭卻是不斷。也許是部分地承繼了父親的性格,童年時代的毛澤東頑梗倔強,絕不循規蹈矩。
毛澤東八歲進私塾,十歲那年,他帶領同學私下去遊泳,先生知道後,要在課堂上懲戒他們。毛澤東卻當眾引《論語》上的話,說孔夫子讚成洗冷水澡的。先生被弄得下不了台,就到上屋場找毛澤東的父親發火說":你家潤之不得了,他才學比我高,我教不了啦。"毛順生一聽兒子與老師頂嘴,不免惱火,順手揀了根楠竹丫子衝向私塾,看見兒子就劈頭蓋臉地打去。毛澤東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一溜煙跑了。晚上也不敢回家,怕繼續挨打,於是就順著向縣城的大致方向走去,想象著縣城就在什麼地方的山穀裏。他在山裏轉了三天,最後被家裏人找到了。他這才知道,走了三天也還是在離家八裏路的光景兜圈子,並沒有走出韶山衝。這大概是他第一次有意識地要衝出家鄉,了解外麵的世界。盡管他未找到縣城,但是,回家後父親沒有再打他,反倒因為丟失兒子的焦急,對他稍微溫和起來,老師的態度也有了好轉。十歲的毛澤東由此嚐到了反抗鬥爭的甜頭。
隨著年齡的增長,毛澤東對於父親的反抗就升級了。當父親罵他"不孝"、"懶惰"時,他就引出經書中"父慈子孝"的話來回敬他。有一次,毛順生設宴款待生意場中的客人,要兒子出來殷勤待客,兒子討厭繁文縟節,毛順生便當著客人責罵他"懶而無用"。盛怒之下,毛澤東便立即與父親爭吵起來,父親更加惱火,要動手打他,毛澤東則趕緊逃跑,父親氣得在後麵緊緊追趕。毛澤東跑到池塘邊停下來,嚇唬父親說":你再迫近一步,我就投水了。"雙方提出了"和談"條件,父親要他道歉並磕頭認錯,兒子則要求父親答應不打他,然後可以跪一隻腳磕頭。後來毛澤東很有意味地說":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我從這件事認識到,當我用公開反抗的辦法來保衛自己的權利的時候,我父親就軟了下來;可是如果我保持溫順的態度,他隻會更多地打罵我。"當我們著手描繪這位在中國現代戰場上叱吒風雲、揮灑自如的偉大人物時,這些童年時代的經曆和性格也許會讓人們產生一些必然的聯想。他在戰爭中百折不撓的大無畏鬥爭精神以及在適當的時候善於運用"妥協"的才能,也許於此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毛澤東一共讀過六年私塾。1902年,在韶山南岸私塾,啟蒙老師鄒春培;1904年轉韶山關公橋,塾師毛詠生。在這兩處,毛澤東從讀《三字經》開始,繼而讀《幼學》、《論語》、《孟子》和《詩經》等。1905年至1906年夏,毛就讀於韶山橋頭灣、鍾家灣的塾師周少希,1906年秋,轉學韶山井灣裏,塾師毛宇居,讀過《春秋公羊傳》和《左傳》。此後,毛澤東有近三年停學在家,白天同長工一起勞動,晚上幫父親記賬。1909年秋至1910年夏,毛澤東又到韶山烏龜井、東茅塘複學,師從毛簡臣、毛麓鍾兩位先生,讀了《漢書》、《綱鑒易知錄》,以及許多時論和新書。毛澤東後來曾說過":我過去讀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時候很相信孔夫子,還寫過文章。"其實,毛澤東並不喜歡讀這些經書,據他的塾師毛宇居回憶,當時毛澤東在他那裏讀《公羊春秋》和《左傳》,但卻喜歡看《精忠傳》、《水滸》、《隋唐嘉話》、《三國誌》和《西遊記》等古典小說。毛澤東自己也說,讀了這些小說",許多故事,我們幾乎背得出,而且反複討論了許多次。關於這些故事,我們比村裏的老人知道得還要多些。他們也喜歡這些故事,常常和我們互相講述。我認為這些書大概對我影響很大,因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齡裏讀的。"這些少年時代讀過的書,對於毛的一生的確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應該說,他的最早的軍事知識是從這些書中得到的。後來他在其著名的軍事論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中提到的"曹劌論戰"、"晉楚城濮之戰"等戰例都出自《左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戰例,則是《三國演義》中的精彩筆墨。毛澤東還曾引用"洪教頭打林衝"論"戰略退卻";引"三打祝家莊"論"矛盾的特殊性";引"景陽崗上的武鬆"論勇敢精神,等等,都得益於《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