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凱旋在1958(4)(1 / 2)

2月27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發布命令,決定將誌願軍情報、通信、軍訓、工程器材,以及營房、營具、倉庫和各種彈藥等移交給朝鮮人民軍。並要求各部隊切實遵照執行,凡按規定移交的彈藥物資器材,均應查點清楚,完整無損地移交,如有破壞行為以紀律論處。

10月17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楊勇上將和朝鮮民族保衛相金光俠大將在誌願軍總部和朝鮮民族保衛省聯合公報上簽字。聯合公報指出:

為了響應中朝兩國政府關於一切外國軍隊從南北朝鮮撤出和促進朝鮮問題和平解決的建議,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在1958年2月20日已經發表聲明,決定於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地全部撤出朝鮮。在即將從朝鮮全部撤出的時候,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決定將自己的營房、營具、營房設備、物資、器材,全部無償地移交給朝鮮人民軍。交接工作已經在1958年10月16日順利完成。雙方對此表示滿意,並且認為這一事實,是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戰鬥友誼的又一次表現。

中國人民誌願軍各部隊按照計劃分三批撤離朝鮮,返回祖國。對於部隊的撤出順序,中央軍委確定“先前沿,再西海岸,後中間”的方針。首先撤出第一線部隊能迅速擴大誌願軍的撤軍影響,同時可以觀察敵人的動態,最後撤出中間的部隊以便應付意外情況。

第一批撤出的部隊為陸軍第23軍、第16軍六個師及部分炮兵、坦克、工程兵、汽車部隊,工程兵指揮所和第19兵團領導機關,共80000人,於3月15日開始至4月25日撤出朝鮮。另第20兵團領導機關先於3月12日撤出朝鮮。

第二批撤出的部隊為陸軍第54軍、第21軍六個師及部分坦克、炮兵、高炮、後勤、工程兵部隊和坦克指揮所,共10萬人,於7月11日開始至8月14日撤出朝鮮。

第三批撤出的部隊為誌願軍總部、陸軍第l軍三個師、炮兵指揮所及誌願軍後勤部、後勤保障部隊,共70000人,於9月25日開始至10月26日撤出朝鮮回國。

四、朝鮮人民盛情歡送誌願軍

1958年2月27日金日成首相簽署了朝鮮內閣《關於永遠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偉大業績和歡送他們從共和國北半部撤出的決定》。決定高度評價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行動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光輝業績,指出:

英雄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官兵在激烈的祖國解放戰爭中和戰後在我國所建樹的不朽功勳和光輝業績,將永遠銘刻在朝鮮人民心中,與我國的繁榮發展共放光輝。

為永遠紀念誌願軍的偉大業績和歡送誌願軍,朝鮮內閣決定,向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誌願軍致由全體朝鮮人民簽名的感謝信;於1958年10月10日以前在平壤市建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友誼塔”;整修各地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墓,並采取永久的保護措施;將在戰爭中同中國人民誌願軍結下深厚情誼的黃海北道的沙裏院市中央大街命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街;向參加朝鮮戰爭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全體官兵授予“祖國解放戰爭紀念章”;以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幫助朝鮮人民進行解放戰爭和經濟恢複建設中的偉大功績為內容,製作故事片和紀錄片;將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八周年的1958年10月定為朝中友好月,組織和舉行各種盛大的紀念和慶祝活動,宣揚和讚頌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豐功偉績,進一步加強朝中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團結。

3月1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開始分批撤出朝鮮。當誌願軍部隊分批撤出朝鮮時,金日成首相和朝鮮黨政其他領導人,不顧國事的繁忙,分別親自到撤軍部隊駐地看望、慰問和歡送誌願軍,親自出席歡送大會和歡送宴會。在這些會議上,金日成等朝鮮黨政領導人,以全體朝鮮人民、朝鮮勞動黨和共和國政府的名義感謝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人民反侵略戰爭中所做出的貢獻,稱讚他們“在朝鮮戰爭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將同朝鮮美麗的山河一起萬古長存”,讚揚誌願軍“是真正的人民軍隊,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軍隊,是真正的國際主義的軍隊”,中國人民誌願軍“同朝鮮人民之間結成的深厚友誼,將永遠留在朝鮮人民子子孫孫的心中”。在這些集會上,朝鮮黨政領導人還向誌願軍撤軍部隊授予巨幅錦旗,親自為撤軍官兵佩戴“朝鮮祖國解放戰爭紀念章”和“朝中友誼紀念章”。

當分批撤出的誌願軍部隊登程時,駐地朝鮮人民穿上節日的盛裝,舉著朝中兩國的國旗,前來為誌願軍送行。長期與誌願軍並肩戰鬥的人民軍部隊,也依依不舍地送別戰友。處處響起喧天的鑼鼓聲,處處是載歌載舞歡送的人群。一位朝鮮老人無限深情的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