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說到孫明遠與羅紫鴛趕赴賜量山,意在救靈蛇於危難之間,再憑靈蛇之靈氣尋晶石亓幺,哪知竟路遇戧簌座下大將風怒與浮煞。風怒以身手見長,而浮煞則善推心術。浮煞以風怒作餌,後誅殺孫明遠於後,兩人得手後便立時攜孫明遠首級回山複命。
恰在兩人踏入賜量山,,突然有聲自背後傳來,“多謝二位引我至賜量山。”
兩人一個激靈,趕忙回頭觀望,隻見身後空空如也,不見半個人影。
“何人裝神弄鬼,快快現身?”
“嗬嗬……”
對方隻是笑而不答。
風怒眉頭一皺,忙向身邊石佛看去。隻見那石佛立於山腳下,高足十餘丈,渾身赤金色,身上袈裟刻畫極為細致,衣褶鮮明似隨風而動,雙手結印似入禪定。再看這賜量山處抱月殘境,當是寸草不生荒蕪之地,然則是非如此,賜量山雖無參天巨木,卻是遍山野草蔥蔥蓉蓉,深可及膝,片片巨石橫列其中,遠觀難明跡也。山頂隻一峰高聳入雲,頂端烏雲環繞,雖處山下,亦難觀其端倪。整個賜量山,雖是平靜一色,卻是暗藏玄機。
“你究竟是何方神聖,速速報上名來。”
“孫明遠便是!”
風怒與浮煞臉色一變,浮煞趕忙取下別於腰間的頭顱,定睛一看那裏是什麼頭顱,分明是一塊石頭。風怒回頭看了看羅紫鴛,卻是一段樁頭。兩人俱是一驚,突然雙手齊齊揮出,四道黑氣噴薄而出,宛若四條巨龍於空中翻滾開來,繼而回旋化為一道。卻見黑氣所到之處,飛沙走石天地變色,雲舒雲卷不見天日,直叫神仙發難,生靈驚魂。
此功名曰驚天逆,這驚天逆乃戧簌千年修煉神功,上可擊天神,下可伏鬼怪。戧簌稱霸魔界後,而後為培養貼身幹將,便將此功傳於風怒、浮煞兩人。十年前,數名高僧與浮淩散人合手力剿群魔之時,也飽嚐此神術之苦,與戧簌對峙近十天依然無絲毫絲毫突破,最終也未能獵殺眾魔。眾僧無奈,隻得施術鑄大佛自融元神於中,以期困住戧簌,免得再度為禍。如今風怒與浮煞二人聯手施展此神功,其力量雖遠小於戧簌之力,卻也不無令人膽寒。此二人驚天逆雖不若戧簌,非是二人資質不濟,實在是戧簌授術之時自留兩分,以備二人他日生反心!
兩人竭盡所能,盡施渾身解數,伴隨風沙湧起,四下鬼哭狼嚎,兩人心中暗暗欣喜,料定無論孫明遠為何方神人,怕也難能保全。
約莫一炷香之後,二人紛紛罷手喘息。良久,二人休息已畢,抬頭看了看,見再無異動,浮煞笑道,“怕是那孫明遠早已為神功所碎!”
風怒也接笑道,“驚天逆,有逆天之功,哪怕是天神到此也難能保全性命。哈哈……”
兩人對視一笑便欲抬腳離去,突然一股風自石佛之後襲來,緊接著一道寒光閃過。兩人急急忙望去,隻見一少年立於跟前,正是孫明遠。
孫明遠抬頭看了看石佛,又微微一笑,緩緩道,“戧簌演懸化之術,欲困我等不前,他哪裏料得濟雲子早已看穿其歹心,是故教我靜心之法,以避其厲害,又授我以混天技。萬沒想到,這兩招恰好用上。”
說話間回頭向後招了招手,隻見一紫衣女子自石佛後款款而出,正是羅紫鴛。風怒與浮煞一見羅紫鴛均暗暗吃了一驚,心想孫明遠身負混天技,可瞞天欺海,我二人皆著了道,而羅紫鴛卻能獨善其身,孫明遠此術能作敵我之分,委實厲害!於是風怒言道,“我本以為你孫明遠乃平凡之輩,然則今日一見方知你慧根不淺,短短數日卻能修得此術,著實令人歎服!隻是不知你我相接之後,你何時施展此術,為何我等竟無絲毫察覺。”
“哈哈,混天技與懸化術均為惑術,不同之處在於懸化術以外景昧人心,而混天術則以人心昧萬物。是故靜心定神足以破懸化之術,然而混天術起於心,生化萬物,若人一時不備為其所困,則終其一生,能斷虛實矣。你我相遇,你欲一擊搏殺我於星火之間,我那時為了自保,已然施了此術,哪料得你求功心切加之太過自負,是故並沒有絲毫察覺。”
“既是如此為何又解了混天術?”
“據說浮煞善推心術,何不為此一推?”浮煞一聽孫明遠竟揭了自己底,又羞辱了自己,當下雙目微閉並不答話,不久其額頭上忽明忽暗,汗珠滴滴流了出來。這時,浮煞一聲歎息,言道,“孫明遠於我二人轉身複命之時便解了此術,意在使我二人為其引路至賜量山,奈何我等匆匆趕路竟無察覺,現如今其願得遂,是故我二人也無存活之理。”浮煞說到這裏又笑道,“欲一舉滅我二人,怕也非易事。”說話間朝風怒施了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