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擒賊(1 / 2)

我話聲未落,屋外卻傳來急躁萬分的吼聲——五柳先生,快!山賊來了!

屋內眾人均是一驚,五柳先生朗聲道——快叫眾鄰裏抄家夥,上土樓!

情況緊急,容不得顧慮其他,我亦下得床來同眾人匆忙走出屋去。隻聽得院外擂鼓陣陣,人們早已忙成一片。五柳先生與那後生仆人不知從哪裏尋來兩把鋤頭,各持一把,呼喝指揮著眾青壯村民朝土樓趕去,我等眾人亦紛紛隨往。

我們來到土樓,打眼望去,這土樓是幾堵土牆修成,顯得略微低矮,看起來不堪一擊一般。仔細看,卻又並非如此,該樓應是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又雜以細沙、石灰、蛋清、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複揉、舂、壓建造而成。且城牆較厚,厚度至少一米以上,樓內還設各種防禦裝置,有大大小小好幾十個弓箭哨位,樓頂尚設有漏水漏沙一類的裝置,定是為防火攻用。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土樓底層更有地下暗道,如果守城不成,樓上眾人可轉入地道防守,這也就成了第二道防線。樓外工事修得更是滴水不漏,一條人工開鑿的護城河繞樓一周,護城河外是一片較廣的開闊地帶,要想攻入土樓非得有齊備的攻城器械不可,否則未等到靠近河岸,在那片開闊地中就會被射殺大半。再觀該樓的地理位置,四麵環山,敵人要進入村中隻能從此攻入,依山而建的土樓不僅節約了大量的工事,還能倚險據守,事半功倍。設計這土樓的人真是用心良苦,匠心獨運,想這偏僻山村之中能建造如此土樓的人恐怕也就屬他五柳先生了。

此刻的五柳先生仿佛換了一副麵目,之前的溫良儒雅一掃而光,此刻的他神色凜然,正如一位固守城中的將軍,隻是他尚穿著布衣,手中持的武器不是大刀而是鋤頭,看起來略微有些滑稽。眾村民早已在樓下整裝集合,齊整整站成一片,嚴肅威武,靜等著手握鋤頭的五柳先生發號施令,倘若不是他們身上的農人打扮,與身後背著的形狀各異的自製弓箭,你會覺得這就是一支作戰剛猛,軍紀嚴明的正規軍!

——眾人聽令!

五柳先生威聲喊道。

——嗬!

眾“軍士”聞言齊整整一聲呐喊。

——敵人來勢洶洶,我等當全力防守!否則家園必當毀於眾賊人之手!如往日演練一般,隊伍分為四隊,一隊二十人,二隊二十人,三隊十人,四隊五人,一二大隊交替在城中箭哨放箭,三隊隱蔽支援,一二隊若有隊員受傷三隊即刻補上,四隊負責武器調配與傷員救治。記住,等到敵人靠近了再行射殺,切莫浪費箭矢!

眾人應聲而動。

五柳先生安排得可謂井井有條,作為冷兵器的弓箭不像當今的槍支,不能連發更不能掃射,射完一箭就得再次搭弓換箭,可戰場形勢複雜多變,時間不容絲毫耽擱,分兩隊輪番交替射箭就能省下時間,持續防守。而支援部隊更是必要,土樓中一旦出現突破口而無人補上則樓難守矣。第四隊是為後勤補給醫療,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五柳先生心思之縝密,考慮之周全。

我們也隨之上樓,見樓下果然有股部隊快速趕來,有不少人騎著馬,更多人是跑著步,他們都穿著統一盔甲,手持利刃,雖有不少兵士還纏著繃帶,負著傷,麵帶頹然之色,然在主將的指揮下仍步調一致,奮不顧身地往前衝。粗略估計,對方至少有三百餘眾,而我方卻百人不到,敵軍又裝備優良,不像山賊,倒更似軍隊,我不禁擔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