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路(老師隨筆及家長回複)(1)(1 / 3)

從與學生初次相識,到彼此間達成默契和理解,這中間路途遙遙。付出多少辛勞,才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無聲交流,日漸融洽。

開學初感

2007-09-02

今天是9月1日開學後的第一天,如朦憧的孩子,感覺全是新的。學生是新的,教材是新的,教法是新的,也不知我的學生是不是適應我的教法,我他們會不會喜歡我這個新一任的老師。不過,我心裏暗想——我會努力的。其實我更想把明天的教學當成迎接初升太陽的工作,一切全是新的,沐浴著燦爛的朝陽,我與我的學子們一起走過,等待著我們的是“如日中天”。

以下為回複:

[新浪網友]

我們當然會喜歡了!樊老師不像別的老師那樣,有的老師讓我們坐著的時候,必須把手擱在兩側,您卻讓我們隨意。這種管理方式我們喜歡。

[付嬈]

樊老師,您要自信一點。我們都很喜歡您,我們也相信您會努力的,我也會努力做到最好!

[學生家長]

樊老師:還沒見過你呢,但從孩子嘴裏,我們知道孩子遇到一個好老師,我們感謝您,我們支持您,但我們更期待著您!

[荷塘晨曦]

家長的話,我很感動。有您的支持,我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郭永澤]

我對您十分滿意,希望您多多幫助我。

[新浪網友]

樊老師您好,我是朱金紅的家長,雖然我們現在還未曾謀麵,但從孩子的述說中和您博客上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您是一個純真、熱情、有愛心又很可愛的好老師,孩子非常的喜歡您,很榮幸孩子能遇到這麼一位好老師,在今後的日子裏,還望老師能多給她點展示和鍛煉自己的機會,相信在您的教育和帶領下,孩子會做得越來越好,辛苦您了,在此感謝!

無題

2007-09-09

忙了兩天,看看博客裏的閱讀量及留言,知道又有家長和我的學生來這裏了,估計他們一定很失望,因為已經過了兩天多,博客仍沒有及時更新。答應奕琨家長把假期留的作業掛到博客的話已落空,內心愧疚,作為老師,說話算數是基本的原則,而我恰恰有背原則,在此致歉。

開學一周了,總體對學生有了了解。我最滿意的:我的學生們在我的帶領下一天天成長,估計再過兩周,五(2)班就能夠走上發展提高的正軌了。我最不滿意的地方是:連續判了兩次本班的作業,學生們寫的字真的讓我不敢恭維。我甚至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孩子們的字寫得太差了,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到六年級畢業時,他們的字就要定型了,再改起來可就難了。至於很多同學寫的字不夠漂亮的原因,我正在思考,可能過一段時間,會有些答案吧。希望學生們和家長引起高度的重視,當然,我也會在班上努力給學生以幫助的。

引用電影“天下無賊”的一句話——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2007-09-11

今天我們五(2)班居然有數個同學作業忘帶,特別是忘帶數學的《小狀元》,害得毛老師特別著急,而這些同學給人感覺並不著急。另外,英語課上,老師給同學們聽寫了五個單詞,並且還是按順序聽的,有五個同學得“0”分,真是不可思議。試想,我們可是已經學了四年多的外教英語了,怎麼能一個單詞都寫不出呢?這裏麵居然有我正在培養的幾個幹部,太令我失望了。這樣發展下去何等了得?同時,今天我的語文作業也有同學出現落在家的情況。所以我說:“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以下為回複:

[朱金紅的家長]

嗬嗬,老師息怒,很高興能在這裏看到孩子們在校的表現,隻是辛苦老師了,出現這種現象,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需要家長如何配合,還望老師多多指教。

[何琬楠的家長]

問題是很嚴重!

昨天回家很晚,我沒上來看看,要不今天一早就向孩子了解她的情況了……隻能等今晚問她了。

感謝老師及時通報情況。我會秉承“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來對待此事(但願楠楠沒出現這些情況--嗬嗬,有點私心哦)。

漫筆

2007-10-03

“十一”長假已過了兩天有餘,一直憋在家裏,除昨天和今天上午試著修改了一組照片發到博客裏之外,餘下的時間就是看看書。

每想到長假七天各旅遊景點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狀況,外出的心情自然大打折扣。靜心於椅中,閑翻一些哲理散文,默想一些人情趣事,無異於一次心境的散步。

不經意間,就想到了我的學生,孩子們那一張張稚真的笑臉在腦海中交錯出現。他們最近是不是早已隨家長們陶醉於濃秋自然,倚身於如畫風景之中?不禁暗暗又有一種羨慕和向往。然,另有一聲音縈繞耳邊——美源於意識。或獨於家中,或投身自然,或遊於古跡或是與家人品茶小敘……皆取決於一種心態。有了這種種心境,無論是獨釣溪畔,還是沉於如火的紅葉之中,甚至於幾天中與筆為伴,與書為友,隻要內心適然,均可算一種大美。

編輯照片時,幾天前的隊列比賽場景不禁浮於眼前,五(2)經過了不太充分的準備,最終失戟賽場。回來後,孩子們心情真的很沉重,往日的笑臉不見了,更多的是失意和凝重。從我照的照片來看,我的學生們的確做得很出色,他們已經做出很大努力。雖然在賽後我們做了總結,但現實中我們班畢竟沒能走在五年級的前列。我想:我與的孩子們都把目標定在了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