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關注民生 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1 / 2)

民生問題,就是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與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來共享,並指出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廣大人民群眾持續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民生問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主要包括發展教育事業、擴大就業創業、合理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健全公共醫療衛生、實現住房保障和改善人居環境等多個方麵。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關係到黨的執政地位、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民生問題可謂大於天。黨和政府曆來高度關注民生,胡錦濤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更加注重民生問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對改善民生進行總體部署,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實際行動,是紮實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為全省人民謀利益作為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積極擴大就業,加強社會保障,認真解決人民群眾上學、就醫、住房、飲水、環境、行路等方麵的困難,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加快建設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並把民生工作列入全麵小康行動計劃,民生工作更加規範化、法製化和長效化。實踐證明,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也是全省加快全麵實現小康,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

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民生工作還麵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麵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民生工作以及個人的全麵發展等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解決民生問題,切實改變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課題。

全麵改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也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為此,首先要把改善民生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全麵改善民生的合力和氛圍。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保民生就是保穩定,就是保發展,就是保黨的執政基礎。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展這一第一要務,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公共服務,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真正提高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使改善民生和提高社會管理的工作在新階段取得新進展。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為改善民生提供財力保障。全麵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保障。要繼續完善公共財政體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擴大民生領域覆蓋範圍,切實增加對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為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最後,要加強和改進民生服務。要加強公共服務部門的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從事民生工作的部門和同誌,要帶著感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進矛盾,破解難題,認真做好各項民生工作。要為民生工程提供廣泛服務,真正體現黨和政府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關懷之情、關愛之意。民生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多個部門、多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要通過多種形式、各種途徑提供民生服務,讓老百姓明白保障民生的權利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