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雙語教學【1】熱潮業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一種涉及麵廣泛的教育現象,也出現了見仁見智的爭議。雙語教學是時代的當然要求,是大勢所趨,是全球化使然。世界雙語教學風行百年,我國大規模雙語教學行之近二十年。學術界對此展開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對已有學術成果展開元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我國雙語教學評價課題,既是理論創新之需,又是雙語教學實踐的客觀需要。導論將對選題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法與結構予以闡述。
第一節選題目的與意義
一、選題的基本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衛生等各方麵的對外交流逐步擴大,需要大批既精通專業,又熟悉英語的高級人才。隨著外資的大量湧入,投資量逐年擴大,就業人員不斷增加;同時,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步伐在加快,每年吸收大批海外留學生,因此在大學開展雙語教學是一種趨勢。從世界範圍看,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展雙語教學曆史久遠,業績顯著,如加拿大、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盧森堡、南非、芬蘭、印度、瑞士、德國,以及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等。在此背景下,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基礎教育界先行嚐試雙語教學,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合肥、武漢、濟南等大中城市出現了一股雙語教學熱潮。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高校雙語教學隨之興起。一些雙語教學專門機構相繼成立。【2】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指出,用雙語授課的課程是指采用了英文教材,並且英語授課課時達到課程總課時的50%以上的課程。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提出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係”。其觀測點之一“雙語教學”規定了其教材和授課課時要求。2005年,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幹意見》中強調,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質量,繼續擴大課程數量。2006年,教育部在《關於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雙語教學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的通知》中重申了高校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在《關於啟動2007年度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中,教育部鼓勵高校有關專業以係列課程形式來申報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2008年,在《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批準2009年度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中,明確了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的重要性,中央財政對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的資助超過了1500萬元。【3】在2007年至2010年,公共財政共支持建設500門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在教育部的推動下,遼寧、山東、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廣西、北京等省市逐步成立了雙語教學管理機構,頒布了一些雙語教學管理文件。時至今日,雙語教學初見成效,一些綜合性大學的雙語課程較為成熟,開設比重占所有專業課程的10%左右,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金融、法律、醫學等專業的雙語課程占所開設專業課程的20%,甚至達到了50%。【4】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其實質就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較量。我國要在全球化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事業,使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隨著全球化發展而逐步提高。【5】要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目標,就必須首先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質量。一方麵,高校要加強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麵,高校要在專業課程中實施雙語教學或全英語教學,這一趨勢將越來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並得到逐步普及,特別是對於自然科學類專業將更加如此。可見,我國雙語教學將有較大發展空間。正因為如此,教育主管部門就更加需要加強雙語教學評價,消除雙語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加強雙語教學評價研究將成為雙語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的重大課題。我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將更加重視雙語教學評價的研究和建立科學合理的雙語教學評價製度。
從微觀上講,雙語教學在我國是一場教學改革,對傳統學校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衝擊較大。這就需要大批教師加入雙語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以解決實際教學困難。可見,對雙語教學理論研究特別是對雙語教學評價的研究就有迫切性。而我國很多雙語教師重視對雙語教學具體技能的關注,缺乏對雙語教學評價的興趣,職業的敏感性和探究精神不夠。正因為如此,一些教師隻管教學,應付一堂雙語課,倍感如釋重負。他們很少關注雙語教學的有效性。由於這種原因,筆者選擇了雙語教學評價研究課題,並認為其實踐意義較大,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國雙語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