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劉家有子(1 / 3)

隆慶元年三月初三,近穀雨,海邊的文登縣仍覺料峭。

新皇初改年號、大赦天下,順應民心的事兒層出不窮,淳樸之地,處處喜氣,多少能和惱人的海風對抗一陣。

文登之小,縱不過百裏。稍微有點喜事便能傳的全縣皆知,何況今天還是知縣千金及笄的大日子。一早兒,知縣府第便被觀禮、蹭禮者圍得嚴實,百姓們都是好熱鬧的主兒,喜慶的場麵下透著混亂。

代父迎賓的知縣長子在正門前應酬著正邀的賓客,笑意盈盈,卻時不時對擁堵的百姓瞟出幾道奇怪的目光。

刑書最早察覺大公子的眼神,他立即招呼著衙役們上前驅趕圍觀百姓。喜慶事的熱鬧越大越好,本不該在這時候擺出惡吏的形象,刑書自然是知道的,可他明白此刻擺出姿態為的是什麼。

果然,衙役甫一接觸百姓,迎賓的大公子立即對賓客道了抱歉,側身對一臉混吝的刑書高聲道:“陳刑書,今天是喜慶的日子,莫對鄉親們無禮,維持好秩序便可。另知會許叔一聲,讓他備足熱湯給鄉親們暢飲,畢竟這天兒還是寒的很。”

大公子氣度超然,聲高卻透著溫煦,嘈雜的場麵瞬間安靜了下來。陳姓刑書諾諾施禮,領了命令後入了府去傳達公子的命令。看似灰溜溜的身形,經過大公子身邊後卻帶上了得意。畢竟他領會了大少爺意圖,這配合得也算巧妙。刑書的名聲本就不佳,他不在乎百姓們怎麼看他,維係好大少爺這根高枝才是正事。

“好日子,好前程。”一位須鬢盡白的老者笑吟吟地說道。這種小伎倆自然逃不過他的眼睛,算不上什麼壞事,心照不宣地客套一句就好。

大公子恭敬鞠躬,將老者迎了進去,繼而迎接其他賓朋。今天重要的客人早就被父親從後門恭請入府,此刻還在正門等待入府的多半不是什麼要緊人物,哪怕他看起來仙風道骨的。

老者並不在意大公子的敷衍,在侍從的引領下繞過照壁,入了前院。今日前來是去年便和知縣約好的,沒細算日子正好趕上了上巳節,大明也沒有老師給學生遞拜帖的規矩,知縣不知,老者不計,自然會趕在這吵雜的時段入府。

過了前院入得知縣家廟,老者被引領至觀禮台落座。下人奉上一盞茶,鄰座賓客叨上一句“久仰”再無他話,並沒有人特別在意這位老人。

老者端起茶聞了一下便放回幾案,揣起手四下打量起來。

知縣的家廟大小適中,沒有亂了規製;幹淨整潔的,暫時隻靠幾株冬青點綴綠意。臨時搭建的東房也在規矩之內,唯獨不妥的是有隻白貓趴在那裏懶視著眾人。

老者粗視一番後還算滿意,正準備閉目養神,卻在家廟的東南角瞧見了一位孩童對牆席地而坐。

這孩子衣著華麗不像是下人,看身形十歲左右,周圍沒有人看管,多半是知縣府上的人。這麼大的孩子不太注重禮節,能收起玩心在那裏坐著就不錯了,本不該吸引老者的目光,隻是那參差糟亂的短發未免太不符合規矩了。

老者有著好奇,觀禮賓客中也有數人將視線集中在孩童身上。他隻能壓下上前逗弄一番的想法,緊了緊袍子一笑了之。

慢慢的賓客已經落座七八,府上的下人開始核對起人數。管事對點至老者身前,未發現請帖也記不起印象中有這麼一號人物,無奈的管事隻能輕聲喚醒閉目養神的老者。

老者聽明後遞給管事一塊牌子,管事回稟後他便站了起來,似知道一會就要挪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