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夜深人靜,窗外不時傳來呼嘯的風聲,偶爾,風還會從窗縫裏擠進來,如果恰好吹到身上會禁不住打一個寒戰。

不僅如此,白天大街上人們都已經穿上了厚厚的冬裝,電視上也報道著不同地方的供暖情況,網絡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取暖方式、技巧的介紹,商場裏也有各式各樣的供暖設備在銷售,就連微信朋友圈中大家的簽名也都已經換了:親,天氣易變,注意保暖……

這一切都在傳遞一個消息:冬,已經來了!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從電視、報紙、雜誌、微信、網絡等各種媒體上傳來的消息把我們的生活填得滿滿的,但是,說到“傳播”或者“傳播學”這兩個詞,很多人卻感到甚是陌生,或者說像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一樣朦朦朧朧,似明白非明白。其實,傳播就在我們的身邊,隻是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基於此,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傳播”,了解“傳播學”,我們著手編著了這本書,向大家揭開幾乎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的傳播的神秘麵紗。

在本書中,我們將傳播學所涉及的內容劃分為十二個部分,一層層向讀者揭示傳播和傳播學的真諦、曆史、故事以及規律。第一講從最常見的傳播現象入手,揭示了傳播和傳播學的含義、研究對象以及曆史變遷。其實,傳播很常見,比方說當你打開這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我和你之間的傳播就開始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傳播方式。第二講從信息的符號與意義談起,生動有趣地分析了符號的分類以及符號在傳播過程中的功能和意義。第三講勾勒了傳播過程,分解了構成傳播過程的幾個要素,並解析了常見的傳播過程模式。第四講解釋了傳播的方式,分兩部分講述了人內傳播和人際傳播產生的過程、特點以及引發的相關媒介效應。第五講講述的是傳播的另一種方式——大眾傳播,從含義入手講述大眾傳播的特點、功能以及發展過程。詳細介紹了三種影響廣泛又非常有趣的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理論——沉默的螺旋、培養理論和知溝理論。

第六講介紹了傳遞信息的媒介,從媒介的概念入手,介紹了不同人對媒介的理解,以及幾種有趣的媒介研究,比方說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斯蒂芬森的媒介遊戲論、麥庫姆斯的媒介議程設置功能等。第七講講述媒介並非絕對自由,其實有一個把關的過程,從媒介控製入手,詳細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媒介規範理論並詳細介紹了媒介傳播過程中的把關研究。第八講從受眾的認識入手,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受眾觀,非常態下的受眾傳播機製以及受眾的從眾研究,詳細介紹了一種受眾行為理論——使用與滿足。

第九講從傳播效果分析入手,詳細介紹了傳播效果的不同層麵以及常見的傳播效果與技巧。第十講從三個方麵介紹了傳播學的研究者們,第一部分介紹了七位對傳播學早期學術思想有影響的人物,稱之為傳播學早期學術思想源流;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對傳播學學科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傳播學“四大先驅”;第三部分專門介紹了傳播學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最後又分別介紹了傳播學的兩大學派。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傳播學者對新媒體的研究也與時俱進,我們劃分了兩個部分來介紹。第十一講講述博客傳播,解析了什麼是博客傳播、博客的傳播特性、傳播的模式、意義以及應用和凸現出的問題。第十二講講述了當前最流行的微傳播,分為兩個部分詳細介紹了微時代的微博和微信傳播。

在我們的生活中,傳遞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每個人喜歡的方式並不相同,比方說有的人喜歡打電話,有的人喜歡發微信,有的人喜歡直接麵對麵的溝通,這是為什麼呢?有的人喜歡看電視,有的人喜歡聽廣播,有的人喜歡上網,這又是為什麼呢?有的人上網是為了工作,有的人上網是為了遊戲,有的人上網已經成癮,自己都不清楚為了什麼。同樣是上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不同目的呢?而諸如此類的問題正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當然,在《傳播學十二講》中你可以嚐試找到自己的答案。

怎麼樣?你想知道答案嗎?那就打開書,開啟你奇妙的傳播之旅吧!

編者

2014年12月